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近期,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海事組織“人的因素、培訓和值班分委會”會議上,我國首次承擔修訂的《雷達導航示范課程(操作級)1.07》獲得一次性通過,成為新的船舶雷達操作適任教學、培訓和評估的國際海事標準。
經修訂的示范課程將由國際海事組織正式出版發行,在全球應用。這是我國首次獨立承擔國際海事公約配套標準的修訂工作。
為保障航海安全和加強航運人力資源建設,國際海事組織制定了《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在公約締約國范圍內強制實施。國際海事組織示范課程是實施公約,用于指導全球船員培訓與教學的技術標準,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也越來越具有強制實施的趨勢。
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原雷達導航示范課程標準已不能滿足現行雷達性能標準以及實船配備雷達的技術發展和功能更新需要。此次修訂,主要針對船舶自動識別、速度和航程、艏向電子定位系統等多傳感器在船舶導航雷達上的集成,對其原理、操作和應用做出培訓和教學要求,以切實提升船舶駕駛員的雷達使用技能,有效運用航行信息,保障航行安全。
據了解,自2015年2月國際海事組織確定由我國修訂《雷達導航示范課程(操作級)1.07》以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委托大連海事大學承擔示范課程具體修訂工作,并組織了集美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青島船院、廣州航海學院等30多位國內優秀專家學者,通過1年的努力,在全球范圍內完成意見征集和國際海事組織專家小組審核,如期完成了修訂工作。在國際海事組織會議上,我國代表團接受了各國專家質詢,一次性獲得通過。
據了解,此次通過的示范課程修訂,得到了國際海事組織的高度認可,并決定由我國繼續承擔管理級雷達導航示范課程的修訂工作。
來自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