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長江干線中化南通水上洗艙站首船洗艙作業正式啟動,載重噸為3000噸,洗艙前裝載92號汽油的“佳躍6”油輪成為首艘接受洗艙服務的船舶。
該洗艙站是南通市在全省率先開工、率先建成、率先投運的兩座洗艙站之一,從此長江干線南通段具備了化學品船舶洗艙服務能力,長江大保護再添新“屏障”。

當天一早,“佳沃6”輪穩穩地停靠在中化南通碼頭,隨著工作人員向艙內注入氮氣,船舶順利進入洗艙環節。在經過惰化、蒸艙、洗艙、擦艙、船艙干燥、驗艙等主要操作步驟后,洗艙方能結束。
工作人員向艙內注入氮氣,船舶順利進入洗艙環節
中化南通石化儲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席曉勇介紹,長江上行駛的危化品船舶在更換貨種或進港檢修時必須洗艙,以保證運輸安全,含有殘留危化品的污水必須經過洗艙站處理。江海港區中化南通碼頭是長江干線海進江的第一座洗艙站,可為長江上海段、江蘇段的油品及液體化工品等船舶提供洗艙服務,洗艙后可實現“汽不上天,油不落地”,有效清理每個環節污染物。
去年,交通運輸部《長江干線水上洗艙站布局方案》在長江干線布局了13處水上洗艙站,江蘇布局5處,其中2處落戶南通,分別為南通市陽鴻石化、中化南通長江干線水上洗艙站。

2019年11月底,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啟動水上洗艙站建設。今年克服疫情影響,及時組織復工復產,于3月底前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和設備安裝,5月份全省率先通過交工驗收,經過兩個多月的調試和運營準備,目前已全部具備洗艙服務能力。
這兩座洗艙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設計船舶洗艙能力各為600艘/年,均利用現有石化碼頭布置了一個3000載重噸級油品及液體化工品船舶泊位開展洗艙作業,同時在后方庫區新建了一座洗艙污水處理站,預計處理能力可達3萬噸/年,滿足前方洗艙產生的化工污水達標處理要求。

南通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顧才群說,長江干線水運繁忙,加快推進水上洗艙站建設是《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方案》的重要工作內容,對推動生態長江、綠色長江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洗艙站的投運,南通將根據省交通運輸廳要求,在船舶洗艙工藝、工序、質量、安全等方面出標準、出規范、出經驗,努力打造長江洗艙站的“南通樣板”。
來源:南通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