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江蘇科技大學的發明專利“窄間隙焊縫偏差的紅外視覺傳感檢測方法及裝置”榮獲本屆中國專利獎銀獎。該發明技術被業界稱為“攻克焊縫偏差的一只神眼”。
王加友團隊研發的技術裝置
“在實際窄間隙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接過程中,往往受到坡口加工誤差、工件裝配誤差、焊接熱變形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坡口間隙大小和焊縫中心位置發生變化,出現焊炬中心偏離焊縫中心的情形,”該專利第一發明人、江蘇科技大學王加友教授介紹說,如果不對焊縫進行跟蹤控制,焊縫偏差就會累積,那么,即使采用了基于電弧擺動或旋轉工藝的坡口側壁熔透控制技術,也將會影響窄間隙焊接質量。傳感技術是實現焊縫跟蹤的關鍵,相當于裝上一只“神奇的眼睛”,作為非接觸式傳感方法的代表,視覺傳感器因其信息量大、靈敏度高、適用坡口形式多、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等優點,而成為焊接技術研發的熱點。
“我們這項發明專利,主要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焊縫偏差傳感檢測精度低、工程實用性不強等缺點,提出了一種檢測精度高、環境適應能力強、適用范圍寬、實用性好,特別適用于搖動(或旋轉)電弧窄間隙焊縫偏差檢測的紅外視覺傳感檢測方法及裝置,”王加友教授介紹說,通過解決窄間隙熔化極電弧焊縫跟蹤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了搖動及旋轉電弧窄間隙焊接新技術的工程應用,在船舶、海洋工程、承壓裝備、大型機床等制造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了解,“窄間隙焊縫偏差的紅外視覺傳感檢測方法及裝置”發明專利,還獲得第二屆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專利獎金獎。該專利2017年6月申請進入美國,2018年2月獲得美國專利授權,其授權文本中包含11項權利要求,其中獨立權利要求2項。到目前,該專利已許可省內外多家企業實施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