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間,中集集團對外發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中集上半年實現營收394億元人民幣,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8億元人民幣。得益于二季度實現盈利,上半年中集整體虧損額較一季度已大幅收窄約4.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中集及時抓住國內經濟疫情后提前復蘇和“新老基建”的機會,加大國內業務布局,上半年全集團國內業務占比超過60%,較之過去兩年約50%的比重有明顯提升。
危中尋機 多項業務實現利潤增長
集裝箱制造作為中集集團的主要業務板塊之一,由于疫情導致全球貿易量大幅滑坡,客戶對新箱的采購需求明顯減少,該業務上半年訂單同比下降,營收實現84.49億元,但仍繼續保持集裝箱產銷量行業第一的地位。與此同時,集裝箱行業持續深入開展健康可持續發展行動,行業生態得到改善,以往低價無序競爭狀況減少,加上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下跌有效減低制造成本,從而推動了集裝箱箱價水平合理回升,行業整體利潤率維持在較好水準。受益于此,中集集裝箱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535.78%。
空港、消防及自動化物流系統業務(以中集天達為主要經營主體)在手訂單充足,并完成上海金盾、沈陽捷通和德國齊格勒的股權交割,成為國內最大的消防車集團。同時通過調整生產工藝、整合供應鏈等措施,全力確保各項訂單有序生產和交付,最終上半年實現營收21.9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6.1%,達7800萬元。
上半年,中集物流服務業務在業務轉型發展與組織管理運營上均取得進展,實現營收44.52億元,同比增長3.28%;凈利潤2.32億元,同比增長155.68%。中集產城業務緊扣產城融合的發展戰略,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兩大重點區域,多個項目正加快進度開發,實現營收12.62億元,同比上升124.06%,凈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73.51%。
挖掘“國內大循環”機會 主營業務國內收入比重提升
中集的道路運輸車輛業務(以中集車輛為主要經營主體)持續推進國內“燈塔工廠”的建設和優化,其洛陽生產基地在業界領先自動化涂裝生產線順利投產,濟南和鎮江的冷藏廂式車廂體“燈塔”工廠對產品與廂體模塊進行升級,分別顯著提升了半掛車和冷藏廂式車的收益和毛利率。此外,為滿足國內疫情期間電商對冷鏈物流的旺盛需求,還積極推出環保、節能高端系列冷藏廂式車,市場銷量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受益于“新老基建”帶來的機會,部分基建類車輛產品迎來較大的市場需求。上半年,該業務板塊實現營收約111.9億元,凈利潤6.98億元。
中集能源、化工環境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以中集安瑞科為主要經營主體)加強天然氣儲運裝備全產業鏈布局,推動了清潔能源業務訂單達49億元(不包含中小型液化氣船),逆勢增長11%。同時,中集安瑞科注重研發創新,獨家研發全球首批45英尺LNG罐箱、承包國內首艘油氣電混合動力內河船舶改造工程等,深受客戶好評, 食品裝備業務還通過全資收購英國McMillan公司股權,實現在蒸餾酒行業的全價值鏈覆蓋。上半年,中集能化食品業務板塊實現營收57.98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營收53.19億元,歸屬于中集安瑞科股權持有人凈利潤約2.16億元。
此外,中集作為國內最大的冷鏈物流裝備解決方案供應商,中集的冷藏集裝箱銷量上半年逆勢上揚,同比增長5.72%。
上半年,中集海洋工程裝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但虧損仍有約8.9億元,重卡業務受疫情影響虧損約1.38億元,重新整合后成立的單元載具業務也暫時處于虧損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