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亞光科技股東很缺錢,或加速剝離船艇業務

    9月10日,與創業板的大跌無關,以20%跌停的亞光科技(300123.SZ),主要原因在于以控股股東為首的5家股東將減持公司不超過25.08%股份。

    9日晚間,亞光科技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太陽鳥控股、財務投資者嘉興銳聯、天通控股、浩藍瑞東、浩藍鐵馬分別擬減持不超過3222.68萬股、9728.49萬股、6948.92萬股、3196.50萬股和2362.23萬股,分別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9.66%、6.90%、3.17%和2.34%,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25.08%股份。

    除太陽鳥控股外,其余4家股東均為2017年太陽鳥收購亞光科技時增發獲得的,且于10月23日才能解禁的限售股,且為一次性清倉減持。

    截止9月10日,亞光科技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李躍先及控股股東太陽鳥控股(李躍先持股79.97%)持有公司約2660.54萬股和2.07億股,占比2.64%和20.50%,累計持股23.14%。

    控股股東資金鏈緊張

    在控股權薄弱的情況下,控股股東仍堅持大額減持上市公司股份,是公司經營出現異常還是實際控制人有其他考慮?

    受此消息影響,10日亞光科技以接近跌停開盤,短暫反彈后封于跌停。資金流向數據顯示,10日當天,大單和超大單凈賣出亞光科技1.44億元,凈流入的主要是小單和中單。

    這已經是亞光科技連續第4天主力資金凈流出。本周亞光科技股價反彈的同時,大單和超大單在9月7日-9日,分別凈流出1.47億元、5066.39萬元和5981.16萬元;而小單、中單則持續凈買入。顯然,經過7月以來的翻倍上漲,盡管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整,大額資金仍然選擇賣出離場,而散戶的小額資金開始布局下一波的上漲,即便是在超大額減持來襲之時。

    10日上午,亞光科技董秘辦人士向時代財經記者確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減持主要是控股股東的考量,而且只是預告,是否實施還不確定。

    亞光科技董秘夏亦才也向媒體解釋稱,控股股東減持主要是基于降低質押風險,同時公司發可轉債,控股股東要參與也需要準備大量資金。

    根據亞光科技公告,截止9月4日,李躍先及太陽鳥控股共持有公司2.3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14%,這部分股份的85.73%即1.999億股被質押、設定擔保及信托,占公司總股本的19.84%。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的資金緊張情況可見一斑。

    亞光科技公告

    7月27日,亞光科技公告,擬向非特定對象發行18.9億元可轉債,其中9.8億元投向星座互聯網微波集成電路和新一代微電子器件技術改造項目,6.8億投向低軌衛星互聯網微波集成電路建設項目;其余補充流動資金。

    在未來幾個月,若能以21.2元的初始轉股價格為中值進行減持,則李躍先及太陽鳥控股可套現6.83億元,達到可轉債總額的36%。

    或加速船艇業務剝離

    亞光科技原稱“太陽鳥”,此前主營游艇業務。2017年1月27日,太陽鳥公告,擬發行股份購買軍工企業亞光電子97.38%股權,交易作價為33.42億元,全部以發行股份方式支付;并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547萬股,募集不超過12億元配套資金。2018年1月25日,公司證券簡稱由“太陽鳥”變更“亞光科技”。

    亞光電子由原國營亞光電工總廠(電子部第970廠)改制成立,是國內老牌軍工電子企業,最早的半導體元器件、微波電路及組件供應商之一,技術實力國內居于前列。其核心產品主要應用于陸海空天全空間領域的雷達、導引頭、航天通信。

    根據2016年度太陽鳥合并亞光電子口徑的備考審閱報告,太陽鳥營業收入為14.05億元,亞光電子營業收入為 8.18億元,亞光電子營業收入占太陽鳥合并口徑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8.23%。

    2018年-2019年,亞光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4.11億元和22.06億元,其中,軍工電子業務收入分別為7.61億元和10.8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53.93%和49.23%;船舶制造業務收入分別為4.20億元和4.46億元,占比29.76%和20.23%;除軍工電子收入大幅增長外,其他業務收入提升也較快。

    2017年-2019年,亞光電子分別完成扣非歸母凈利潤1.66億、2.27億元和3.12億元,分別超出承諾業績608.52萬元、629.07萬元和744.84萬元,超額完成收購對賭業績。

    今年上半年,亞光科技子公司亞光電子實現營業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67.95%;凈利潤為10,068.45萬元(其中分攤股權激勵成本2,343.77萬元),不考慮股權激勵成本同比去年增長53.88%。

    而船艇業務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訂單延期交付較多,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9億元,同比減少10.66%;凈利潤為-3,939.83萬元(其中分攤股權激勵成本1,742.91萬元),不考慮股權激勵成本同比減少198.58%。

    軍工電子業務的強勁增長與舊有船舶制造業務的規模擴張不足及利潤虧損,形成鮮明對比。此次18.9億元的可轉債發行,即是亞光科技加碼軍工電子,強化現有業務的同時,深度參與低軌衛星通信星座建設配套。

    對于船舶制造業務,亞光科技也做出了相應安排。8月27日,公司公告擬將母公司相關資產、負債劃轉至全資孫公司益陽中海船舶有限公司,并最終實現公司船艇業務歸屬全資子公司珠海太陽鳥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管理,便于船艇業務整體引進戰略投資者并進行相關資本運作。

    這個資本運作如何理解?國盛證券分析師余平認為,“亞光科技船艇業務經營結構的改善,有利于未來進行相關資本運作,不排除進行剝離。”

    而此次股東的集體減持,以及4家財務投資者股東的離場,正如夏亦才表示的,便于引進一些新的戰略投資者,這或將加快亞光科技船艇業務的資本“運作”進程。

    來源:時代周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