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印度:沒錢建第二艘國產航母了

    印度《The Week》網站9月17日發表文章,認為印度第三艘航母(也是第二艘國產航母)建造計劃的擱置將影響印度海軍的“藍海”作戰能力。作者是印度海軍情報局的前首席主管,曾在印度內閣秘書處任職。

    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INS維克蘭特號(IAC-1)離建成還早

    文章稱,看起來印度似乎要放棄第二艘國產航空母艦的計劃,而中國正準備讓其航空母艦打擊群沖入印度洋地區(IOR)。據報道,印度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IAC-1)“維克蘭特”號(在柯欽造船廠(Kochi Shipyard Ltd)建造),已準備好在2020年9月開始試驗,并有望在2022年全面投入運營。

    2020年2月,比平·拉瓦特將軍接任印度第一任國防參謀長(CDS)的一個月后,就表示印度海軍可能不會很快獲得批準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艦(也是第二艘國產航空母艦IAC-2)。他說原因是由于航空母艦的造價昂貴,優先事項應該是加強海軍的潛艇部隊。印度國防和戰略界的許多人對他發表評論的態度感到震驚。

    印度目前只有一艘航空母艦,即2013年從俄羅斯購入的45,000噸的“維克拉馬蒂迪亞”號。這是自獨立以來印度海軍的第三艘航母。印度于1961年從英國購買了第一艘航空母艦INS “維克蘭特”號,成為第一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INS “維拉特”號,印度的第二艘航母,也是英國造的,于1987年問世。目前兩者均已退役。



    印度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INS維克拉馬蒂迪亞號

    文章稱,強調運營和維護航母的費用過高,以及容易遭受反艦導彈的攻擊,這些是反對航母的理由。雖然成本因素是正確的,但航母需要花費大約十年的時間來建造,因此支出會在此期間分散。另外航空母艦的壽命約為40-50年,這是物有所值的。

    作者表示,包括航母在內的軍艦本來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一定數量的損失將始終存在于戰斗中。但是,航母的主要武器是其艦載機,其作用范圍很遠,艦隊/編隊狀態的航空母艦和軍艦相互提供防御和保護。另一方面,陸基飛機受到作戰半徑和空中加油的限制。

    反對航母的論點主要是關于國防預算縮減的相對優先性。取消建造戰略裝備(如IAC -2)的決定,必須在國家安全領導的最高層進行辯論,然后才在適當的論壇上宣布,而不是在新聞記者互動期間宣布。

    此外,如果該計劃被取消,那么在柯欽造船廠有限公司在航母生產設施上已經完成的投資將變得多余,并且將遣散熟練的工人。例如,印度在1994年出于各種原因取消了HDW潛艇計劃,后來在2005年批準了“蝎子”潛艇項目時,很難找到訓練有素的工人。

    文章稱,有趣的是,中國于2019年12月服役了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同時,中國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追趕美國航母,并學習航空母艦運營的細微差別。中國目前正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廠建造其002型航空母艦。有分析稱,中國海軍的目標是到2050年至少擁有10艘航母。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已經服役

    預計印度海軍不久將為第三艘航母IAC-2爭取“接受必要性”(AoN)批準。海軍參謀長卡恩比爾·辛格海軍上將一直堅持認為,對于新建65,000噸航空母艦(IAC-2)的需求仍是不可商量的,因為需要分別部署在印度西部和東部沿海各一艘航母,而第三艘則進行改裝和維修。為了平衡第3艘航母的費用,據報道,印度海軍將原計劃引進戰斗機的數量從57架減少到36架(兩個中隊)。

    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于2005年表示:“印度的海事領域從西部的霍爾木茲海峽延伸至東部的馬六甲海峽”。莫迪總理的海上愿景是將“向東看”的政策重新設定為“向東行動”的政策,并再次將其重新定義為“印度-太平洋”政策,并打算重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

    所有這些政策都以海洋為核心,而印度海軍是主要的海洋力量。沒有足夠數量的航母,印度海軍就無法滿足該國的政治和戰略野心。印度海軍這樣的“藍水海軍”既需要航母,也需要潛艇。只要有政治意愿,總是可以為項目找到資金。

    來源:環球時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