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道德、政治立場、個人觀點的因素,通過VesselsValue近四年的貿易數據來了解在特朗普的任期中,其政策如何影響了航運業各領域,以及拜登的勝利當選可能對航運市場產生的影響。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美國原油出口
伊朗制裁
船只黑名單
中美干散貨貿易
集裝箱船貨量海里
特朗普的扶持或贏得油輪市場
特朗普對美國原油生產的支持,對伊朗的制裁以及其任期出現的對某些大型油輪船隊的臨時黑名單,至少在短期內為油輪市場帶來了利好。
美國原油出口
不可否認,美國的原油生產和出口深受特朗普的青睞。這對油輪市場是有利的,因為美國原油的最大進口國在亞洲。而亞洲至美國的距離比至中東更遠。隨著亞洲更多地從美國進口原油,貨物必須運送更遠,增加了貨量海里的需求,提高了運力供應的利用率并推升了油輪市場的活力。
相反,拜登在競選中提出的政策建議則可能不利于美國原油出口。盡管市場預計他不會完全禁止壓裂開采,但他支持低碳能源替代品的政策有可能減緩美國原油出口的上升趨勢。除了投資清潔能源外,預計他還將限制美國頁巖油的生產,從而限制出口。這些政策可能會對油輪租金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近期作為市場重要推動力的美國和亞洲之間的長航線貿易。如果未來美國的出口放緩,亞洲將不得不更多地依賴中東海灣的原油進口,航程縮短,這會導致貨量海里和相關的租金下降。
自2015年12月取消美國原油出口禁令(奧巴馬任內)以來,原油出口呈增長態勢,而特朗普自2017年上任總統職務后,增速甚至更高。下圖顯示了按貨量海里估算得出的每月美國原油出口總量。
特朗普任期第一年,從美國出發的原油油輪貨量海里增長了驚人的159%,并于2017年底達到了625億噸-海里。之后,貨量海里又幾乎翻了一倍,于今年7月達到了1237億噸-海里的峰值。
除美國國內的貿易外,亞洲市場占美國原油出口的最大份額,下表顯示了自2019年10月以來美國的主要出口路線。在過去一年中,韓國成為了美國原油的最大進口國, 進口量達17,301,637噸,占總出口量的6.2%。中國緊隨其后,進口量達16,151,619噸。
下圖顯示了兩大主要航線每月貨量海里的變化。
伊朗制裁
特朗普在任期內主張施加嚴厲的制裁和關稅,對油輪市場同時產生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其中他對委內瑞拉和伊朗實施的制裁,在某種程度上使美國的原油出口受益。下面圖表顯示了特朗普對伊朗實施嚴格制裁之后,伊朗出發的貨量立刻出現急劇下降。
特朗普在2018年公布了對伊朗石油買方追加的懲罰措施,導致伊朗石油出口幾乎在一夜之間暴跌,出口量從2018年7月的18,315,123噸下降到2018年11月的1,801,654噸,降幅達90%。美國此舉卡住了重要產油國石油交易的脖子,為美國不斷增長的出口業務提供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如果拜登獲得選舉勝利,預計他將在某種程度上重新評估并放松這些制裁措施,這可能會把部分石油供應轉移回之前被制裁的國家,特別是伊朗。伊朗比美國離亞洲近很多,該地理轉換會減少航行距離和貨量海里,因而使油輪市場受挫。
船只黑名單
在2019年,特朗普將一系列被指控與受制裁國家進行貿易的船只和公司列入了黑名單。這樣做的結果是市場上可用船只減少,在短期內推高了油輪租金。從下表可以看到,油輪收益在2019年10月飆升。
盡管這種影響是短暫的,但油輪市場受益于供應受限及其導致的波動,為油輪船東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政治動蕩往往對油輪有利,特朗普變化無常,因此油輪船東可能會更中意特朗普。
貿易戰陰影或將干散貨船市場的選票推向拜登
貿易戰損害了美國干散貨的出口。2020年1月的貿易協議在某種程度上扭轉了這一局面,但是特朗普勝選后很可能持續貿易戰,或對散貨船市場造成不利。
美國到中國的干散貨貿易(包括大豆、玉米等主要谷物的出口)在過去五年中顯示出明顯的季節性趨勢。隨著9月新銷售年度的開始,8月至11月之間的貨運量往往達到峰值。但是,由于2018年中美航線上的貿易分歧升級,中國進口的貨量明顯下降并出現波動。下圖顯示了美國到中國的散貨船貿易,重點顯示了巴拿馬型干散貨船、超靈便型干散貨船和Ultramax散貨船的貨量海里。
2018年來,美國到中國的干散貨貿易一直不如前幾年穩定,這與特朗普開始對中國征收關稅有關。盡管今年中國的進口量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已逐漸增加,但季節性高峰仍未達到往年的高位水平。
隨著疫情爆發,2月和3月進口量開始下降;但是自7月以來,隨著需求復蘇,進口量步入上升軌道,從今年7月份的4,109,657噸增加到9月的9,872,754噸,增幅140%。這表明,兩國在2020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初見成效——中國同意在未來兩年增加從美國進口,而今年疫情前的進口量已接近貿易戰前的水平。然而,若特朗普再次當選,類似貿易戰的現象發生的風險增高,因此我們預計干散貨船船東更希望拜登成功當選(盡管他對與中國的貿易態度還不明確)。
集裝箱船市場或更傾向于投選拜登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對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貿易造成了負面影響。此外,拜登更高刺激水平的承諾應該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相關的集裝箱船貿易量。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的政策,對集裝箱船市場不利,因為中國對美國的集裝箱船出口貿易是集裝箱船運輸需求的主要推動力。從下表可以看出,自2018年特朗普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以來,中國至美國航線的貨量海里呈下降趨勢,直到今年入夏之后防疫封鎖解除,經濟開始復蘇,貨量海里才開始迅速反彈。
現階段尚不清楚拜登是否會對中國采取緩和態度,但從他的聲明來看,他更加認同國際貿易可以帶來利益。
此外,集裝箱船的需求是由經濟活動和相關的消費性支出驅動的。最近一系列的事件表明,特朗普的刺激政策非常寬松,導致創紀錄的股市上漲和消費者購買力增加。然而,目前民主黨人提出的刺激法案遠高于共和黨。采取更多的刺激措施,在新冠疫情之后,將帶來更多的消費性支出,使集裝箱市場受益(前提是船東避免過度訂購新船造成船只供過于求)。
總結
油輪市場更傾向于支持特朗普,而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市場更傾向于支持拜登。
美國大選的結果無疑將對全球航運市場產生深遠意義的影響,行業也正處在地緣政治貿易戰和貨物流通的關鍵十字路口。但是,不同的行業領域所受到的影響卻各有所不同。
若特朗普當選,油輪市場有望繼續獲益,如過去四年的數據所示。他對美國原油生產的特別扶持和把某些油輪船隊列入黑名單的措施,促進了油輪市場長期和短期的租金的提高。預計拜登則會更專注對清潔能源的投資以減少美國原油供應,這可能會改變全球油輪貿易格局并壓低租金。
由于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戰傷害了干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市場,這兩個領域或更青睞于拜登。但現階段拜登對中美關系的態度尚不明朗。
來源:Vessels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