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0天前,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順利返航。在那之前五十天的時間里,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奮斗者”號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實現了10909米的坐底深度,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驗。
現在它回來了,上岸以后,“奮斗者”號還要做什么呢?
“奮斗者”號上岸“體檢”
帶著我們近距離了解“奮斗者”號的這位,是它的總設計師葉聰。葉聰也曾經是“蛟龍號”的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從外觀看,“奮斗者”號更像是一條綠色的大頭魚。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蛟龍”號下潛深度是7000米,我們要下萬米深度的話這個路程更遠了,所以我們把圓臉變成了這樣一個鴨蛋臉,這個形狀會減少阻力。
葉聰眼中有著一張鴨蛋臉的“奮斗者”號,從立項到下海經歷四年時間,但這一次的成功下潛和順利返航,并不意味著他和團隊可以放松休息。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回到岸上以后,我們會把潛水器整個再拆卸一遍,把每一個經歷過海試的部件都做一次詳細檢查,類似于體檢,看它經歷了這些試驗以后有沒有什么變化,有什么損壞之類的?確保這個潛水器在完成了海試以后它的技術狀態是正常的。
潛航員帶你進艙體驗
我們關注了那么多天的萬米深潛,一直看到潛航員和科學家在“奮斗者”號的艙內開展著各項科研工作。這次,我們的記者也跟隨“奮斗者”號的主駕駛張偉,一起進到它的艙里體驗了一番。
在這次萬米深潛的海試中,來自中國船舶集團702所的張偉是“奮斗者”號的主駕駛,與他一起下潛的還有另外一名潛航員與科學家。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我是在這,比如說我們要在作業的時候可以這樣子,讓我們的臉能夠更接近觀察窗,就是這樣子,如果說你坐在這里姿勢也可以,但是我們時間長了以后會變換一下姿勢,這樣的話會感覺更好一些。
曾經參加“深海勇士”號試航的張偉成為“奮斗者”號的一個潛航班組的主航員,“奮斗者”號共有三個潛航班組,三組輪流作業,每個班組由包括主航員在內的兩名潛航員和一名科學家組成。
11月10日,“奮斗者”號向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也是世界海洋的最深處發起挑戰。完成坐底之后,“奮斗者”號要進行六個小時的作業和巡航,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的萬米深潛中持續最長的作業時間。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首先從身體上來說應該還行,因為我們的空間確實比較小,我們的腿部可能會比較難受。甚至有時候我們為了緩解一下腰部會蹲著。另外我們時間越長,我們艙內的溫度、濕度都會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我們在下潛過程中實際上從這種艙內可能會有30多度,到最后也就是一二十度,包括我們這里非常貼近艙壁,雖然這里有個墊子,但是那個時候外面海水的溫度實際上是一兩度左右。

11月10日上午,三名潛航員在連續工作幾個小時后,享受了一頓距離地心最近的午餐。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吃辛辣的東西,我們每次下去船上的廚師都會用保溫桶給我們準備一些炒飯炒面,還有其他一些零食、飲料、水果,吃得還是比較豐盛的。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通過三個潛器研制,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潛航員的隊伍,三班潛航員輪流,現在都搶著下潛。像我,三個潛器我下了七八十次,應該講大家現在對下潛沒有那么緊張了。現在國內可能有上百名科學家都通過“蛟龍”號、“深海勇士”號下潛過,這一次我們還有一個女科學家,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能夠乘坐我們的潛水器到深海去,那個感受那個樣品肯定會給他們帶來驚喜。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