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制造平臺項目開工建設



    2021年1月11日,總建筑面積約6.7萬平方米、達產后預計每年銷售收入10億元的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制造平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郵輪制造重要配套項目的外高橋郵輪內裝制造平臺項目,其建成后將帶動更多郵輪配套項目集聚,在浦東形成郵輪建造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并產生持續良好的經濟效益。



    該項目也是保稅區域和“三高”區域加速布局郵輪產業的開端。今后,圍繞郵輪產業,保稅區域將聯動“三高”區域,持續投入近100億元,打造郵輪建造戰略供應商集群、郵輪產業服務商集聚區、郵輪產業人才培育基地,在整個區域形成郵輪生態圈。




    預計今年7月交付投產   服務中國首制大型郵輪

    外高橋郵輪內裝制造平臺項目由外高橋集團股份下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據上海外聯發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勇介紹,新開工的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制造平臺項目,通過打造郵輪內裝產業集聚平臺,提高對郵輪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控制力,主要為大型郵輪內裝配套生產、材料、家具倉儲以及相關產品設計研發等提供配套服務,建成后首要任務是為中國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VISTA船型提供內部預制艙室。

    “這是中國首制郵輪給予外高橋的機遇,對外高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鏈,我們先期將通過重點項目的引入,預計吸引產業鏈上數百家企業形成集聚效應,再輻射帶動周邊一批中小企業技術轉型發展,在外高橋地區形成郵輪特色產業園區。”謝勇說,“我們爭取今年7月份平臺項目交付使用。”

    作為中國船舶工業設計建造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大型郵輪是我國目前唯一沒有攻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工程。2019年10月18日,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正式開工點火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去年11月10日,中國首制大型郵輪按計劃轉入塢內連續搭載建造新階段。根據計劃,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將于2023年上半年出塢,2023年年內完工交付。

    中國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零部件就達2500萬余個,其中內裝項目占據郵輪制造板塊近40%。

    據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透露,在今年國慶節前,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外型將全部成型,轉入內裝階段,隨著外高橋郵輪內裝制造平臺等配套項目落地國內,也將加速今后郵輪產業國產化的進程。

    “在首制船的建設過程中,主要設備和原材料仍是從海外進口,但首制船的設計建造也是一個不斷打開核心技術的過程,為后續郵輪國產化提供了方向,”陳剛表示。




    從近兩個月縮短到6小時   “管鎮企聯動”跑出“郵輪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外高橋郵輪內裝制造平臺項目創造了6小時內《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三證連發”,項目從摘牌交易到取得開工建設所需的全部規劃建設許可手續,由原來的近2個月的時間縮短到6個小時。

    去年,外高橋地區的山姆中國會員旗艦店項目在疫情期間創造了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兩個多月的“山姆速度”,而這次6小時的“郵輪速度”是外高橋地區聯動、創新審批管理模式和服務機制的又一次生動體現。

    “從‘山姆速度’,到這次的‘三證齊發’,我們再一次創造了新速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處處長趙峰表示,“我們延續了‘山姆速度’的好做法,同時對審批全鏈條進一步復盤,做到了精確指導無縫連接,讓所有問題當天提出、當天解決。”

    小布了解到,為保證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制造平臺項目開工時間,保稅區管理局、高東鎮、外高橋集團三方聯動,結合“三高”區域產業特點和需求,創新審批管理模式,提升規劃審批效能,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規劃審批“管鎮企聯動”機制。

    一是補足短板,“做好難做的事”。啟動“三高”區域規劃底數梳理工作,構建一張“法定規劃工作底圖”,形成外高橋片區歷年規劃梳理手冊、三高地區現有已批規劃手冊各一本,梳理規劃近百個,增強了規劃管理的權威性、科學性、可溯性,實現地區內建設項目管理有文可依、有圖可看、有數可查,使規劃層面的信息成為更直觀實用的手冊讀本,減少因規劃資料缺失導致的工作延誤,大大提高了規劃審批工作效率。

    二是拉長長板,“做好擅長的事”。積極整合資源,發揮管鎮企各自優勢,以一盤棋的思想,對項目審批中存在的難點堵點一一排摸梳理,分工協調解決,保稅區管理局牽頭辦理規劃建設行政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高東鎮積極對接浦東新區土地儲備中心完成土地收儲工作,外高橋集團聯系市區兩級土地部門支持產業項目用地出讓,通過“管鎮企聯動”,確保了“三證連發”,跑出了“郵輪速度”,構建了新發展格局下的“外高橋模式”,推動了“三高”區域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固底板,“做好本職的事”。依托審批由“串聯”變為“并聯”的模式,根據各部門審批事項、時間,優化繪制出并聯審批流程圖,多管齊下、同步推進,推行 “一站式”、“保姆式”精準服務,優化項目服務專員、24小時專業在線咨詢、“520全天候”服務等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服務滿意度、審批進展透明度,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消耗,攻破項目前期和審批中遇到的難題,保障項目及時推進。




    高東鎮全力打造郵輪特色小鎮   為4萬名“郵輪人才”配套服務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郵輪旅游發展潛力巨大。高東鎮毗鄰外高橋造船廠,是最適宜作為產業配套項目的地區。

    開工儀式上,高東鎮副鎮長孫憶忠透露,以豪華郵輪產業為轉型方向,集聚郵輪相關產業鏈,高東鎮正全力打造郵輪特色小鎮,預計未來將集聚4萬名“郵輪人才”。

    “根據現有資源,我們正在做逐步的調整,包括滿足郵輪制造人才、技術人才的宿舍、公寓等,郵輪小鎮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的園區,還將為郵輪產業提供辦公、人員培訓、娛樂、休閑、住宿等商業配套服務,”孫憶忠表示,“我們已規劃了3至5平方公里的生活居住配套區域。”

    據了解,今后保稅區域還將聯動“三高”區域,以“郵輪速度”為樣本,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依托自貿區、保稅區政策疊加優勢,推動國產郵輪研發設計建造、供應鏈發展、民族品牌和龍頭企業的培育,力爭在進口設施設備跨國配送、國產零配件退稅、跨國組裝、內裝配套產品貿易等全產業鏈服務環節形成新的突破,推動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浦東發布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