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量逐漸攀升,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而地方煉廠亦是開始逐漸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和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2016年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將會進一步攀升。
1. 兩桶油加工進口原油直逼七成 中東原油占據半壁江山
如圖1所示,據卓創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兩桶油”(中石油、中石化)1-2月份加工的原油近七成來自于國外進口,國產原油占比僅不到四成。
如圖2所示,從1-2月份兩桶油價格加工原油來源地來看,中東原油以46%的絕對優勢占據首位,其次為俄羅斯原油、新疆油、大慶原油及勝利原油。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近期國際油價持續在30-40美元/桶附近低位震蕩,國內石油開采利潤受挫這一問題成為眾矢之的,進口原油更受熱捧。

2. 地煉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 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繼續攀升
自2015年下半年,山東菏澤東明石化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以來,越來越多的地煉獲得了這一資質,截至目前,地方煉廠獲得批復的原油進口權配額達到5879萬噸,占2015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的17.52%。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14%,考慮到后期獲得更多的原油配額,地方煉廠目前的5879萬噸的原油進口使用權將會全部用完。卓創資訊預計,2016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將會大幅攀升。
3. “去產能”任務進行中 國內油田需尋出路
今年完善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其中最重要一點是設定“地板價”,即當國際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做調整。設定“地板價”最主要是考慮到能源安全,尤其是國內油田的利益。今年以來,由于效益不佳及持續低油價刺激,中石化勝利油田下屬四個油氣區塊已經關停,延長集團和中石油均表態要減產。
卓創資訊分析認為,低油價常態化形勢下,一方面,可以用市場手段來倒逼部分效益低、產出過低的油田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在原油進口量逐漸攀升的情況下,國內優質油田更要積極降低勘探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與市場份額。
來自卓創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