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工程管理碩士教育中心執行主任、博士生導師
從中國北方的機場或上海機場飛往歐洲、美洲的旅客都知道,航線并不是按照二維地圖上畫的直線距離飛越浩瀚的太平洋,而是向北越過俄羅斯甚至北極圈直奔歐洲或美洲的目的地,民航業稱之為大圓航線,因為地球是橢圓的,越過北極圈的距離最短。
國際海運也有類似的狀況,北冰洋航道從距離上看是最短,亞歐之間的海運有馬六甲海峽再經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非洲好望角三條航線,以東京港至北海為例,三條航線的航行距離分別是19931公里、22356公里和26186公里,而航行時間分別為35天、40天和46天,但經過北冰洋東北航道則只需22天,航行12456公里。不過,由于大面積的海面浮冰阻礙了船舶航行,亞歐國際海運只能選擇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或連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蘇伊士運河等傳統航道。目前,馬六甲海峽控制著全球貿易四分之一的海運貿易,以及一半的油輪;而蘇伊士運河則控制著全球14%的海運貿易,以及亞歐間除石油之外80%的貨物海運。
由探險家商人羅伯特·索恩1527年開發的北極航道中,其東北航道是連接西歐至東亞距離最短的航道,主要位于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海域,歷史上也被稱之為“黃金水道”。
上海以北的港口,如果利用東北黃金水道到歐洲西部、北海和波羅的海等港口,理論上可以比傳統航程縮短25%-55%。但前蘇聯雖然完善了北冰洋東北航道的管理與冰情、破冰、導航及救援服務,但也一直把東北航道作為內部海運而禁止船舶過境。雖然東北航道自1991年開始向國際航行開放,但由于海上浮冰的危害,利用東北黃金水道通過的船只和運輸量并不高,年過境運輸量不超過千萬噸,通過商船不超過200艘,從數據統計上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而今,全球氣候變暖和輪船破冰技術使得北冰洋的北極航道利用率期望大增。
一方面,過去30年間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而北冰洋冰面面積每十年減少11.5%左右。2009年的《北極海運評估報告》預測,2030年以后北極甚至會出現夏季無冰現象,利用東北黃金水道的可能性急劇上升,俄羅斯運輸部樂觀估計,到2020年通過東北航道的運輸量將超過3000萬噸,到2030年亞洲至歐洲25%的貨運將通過東北航道。
另一方面,破冰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自大功率科考破冰船問世以來,全球10000hp及以上的大功率破冰船服役近百艘,俄羅斯更是在1957年開發了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目前,核動力破冰船已廣泛應用于北極航道,完全可以保障航道的通過性,海上冰面已不再成為北極航道航行的障礙。俄羅斯總統普京更是于2014年4月下令研究東北航道的發展模式,加快建造更多的核動力破冰船,并完善船舶導航、通訊、維修、救援等服務。作為資源實際控制國,俄羅斯正在加大其國際航線的屬性來提高國家收益。
中國的東北地區是距離北冰洋東北航道最近的區域,但目前恰恰又是經濟“斷崖式”下降的地區。東北三省經濟增速排名墊底,其中2015年遼寧、黑龍江和吉林的經濟增速分別為3%、5.7%和6.5%,遼寧省排在最后一名。
東北經濟形勢非常嚴峻,昔日的老工業基地亟待從根本上得到治理和改善。為此,中央2015年底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求破,要求到2020年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中取得重大進展。如果能利用北冰洋航道的運輸渠道優勢,直接與國際市場進行貿易交流并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東北地區就很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兩年中俄兩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籌建東北亞最大港口——扎魯比諾港恰恰契合了俄羅斯重啟“黃金水道”的戰略意圖,更符合我國構建“一帶一路”的國家頂層戰略構想。
距離吉林省琿春口岸71公里的扎魯比諾港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在日本海的不凍港。吉林省目前已與俄羅斯最大的港口運營商蘇瑪集團簽署框架性協議,合作建設8000萬噸吞吐量的扎魯比諾萬能海港。但僅擴大港口的規模是不夠的,由于該港口無論是疏港鐵路還是疏港公路,均不具備運行如此巨大規模多式聯運的條件,特別是因為鐵路標規和寬軌標準不同而出現的額外換裝,更是提高了聯運的成本并降低了聯運效率。
因此,筆者協助沈陽鐵路局規劃了一條從琿春春化鎮鎮安嶺穿過界山到俄方夾皮溝的國鐵線路,在距離扎魯比諾港10公路處與俄羅斯國鐵換裝,由此使得疏港公路與疏港鐵路與港口直接實現多式聯運成為可能,而“借港出海”模式將助力東北地區直接與全球市場對接,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既活躍了東北地區的經濟外向度,又以經濟為手段實現了未來中國海洋戰略的目標。
然而,俄羅斯大國意識強烈,雖然目前因為西方的制裁及基于石油貶值的經濟全方位停滯,國家戰略由此也轉為“向東看”,并將包括扎魯比諾港在內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區域劃為自由港,但其并不甘心作為中國小伙伴的角色存在。因此,中國政府應在上合組織框架下,進一步加強基于單向經濟援助上的政治互信和資源共享,并在政策上尋求“破冰”行動,讓中國國鐵與俄羅斯國鐵在規劃目標的區域內換裝,并尋求國際多式聯運合作,從而在實現東北地區日本海出海口方面獲得實質進展,或在俄羅斯與朝鮮三方協作的基礎上,打通圖們江18公里的實際出海口,實現國家頂層戰略下的全球化資源配置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