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三所牽頭研制的我國首臺套30兆瓦(MW)級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經鑒定,機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我國天然氣管道的建設與運行要求,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能源裝備領域的重大突破。

該機組于2010年啟動研制,2018年12月正式投入工業性考核運行。到2020年1月,機組累計運行時間達4000小時,圓滿完成工業性考核。到目前為止,機組累計運行時間已超過8000小時。
在工業性考核期間,機組表現出了良好的性能和運行可靠性,其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關鍵生態指標——氮氧化物排放優于進口現役機組水平。在可靠性方面,“千小時故障停機次數”這項關鍵指標,也優于進口機組同期水平。
該機組的圓滿研制和成功應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基本建立了我國30兆瓦級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設計、生產及試驗驗證體系,對于實現能源領域核心裝備自主可控、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

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簡稱“燃驅壓縮機組”,主要包括燃氣輪機和天然氣壓縮機兩大關鍵設備。
一般來講,天然氣長輸管線每隔100至200公里必須有一個由多臺壓縮機組構成的壓氣站,通過不斷增壓,來保證天然氣的長距離輸送。所以“燃驅壓縮機組”被譽為天然氣管道的“心臟”,是保障天然氣管網能源大動脈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裝備。
其中,天然氣增壓用燃氣輪機技術起點高,研制難度大、周期長,代表裝備制造業最高技術水平,是國家高技術水平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
打破國際壟斷
長期以來,國內大型燃驅壓縮機組市場被國外公司壟斷,燃氣輪機的核心技術、備品備件和維修服務等高度依賴進口。
2009年4月,為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國家能源局組織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分公司(原“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和七〇三等國內高端裝備研發、制造骨干力量,組織制定了30MW級燃驅壓縮機組國產化研制實施方案。
七〇三所牽頭研制
七〇三所負責30兆瓦級燃驅壓縮機組研制牽頭、技術抓總以及燃氣輪機技術攻關、機組系統集成、出廠試驗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