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韓國海工企業水下系統業務發展整體陷入停滯

    近日,韓國大宇造船海洋CEO鄭圣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水下生產系統屬于精密機械,該業務不適合船廠,目前沒有進一步發展水下業務的計劃。這是大宇造船海洋在市場低迷期關停海上
    風電業務之后做出的又一退出某一非主要業務領域的決定。在經營出現重大虧損的當下,大宇造船海洋將集中精力重點圍繞商船業務改善盈利能力和促進管理的規范化。與此同時,據韓國媒體消息,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雖然表示將持續關注水下系統市場,但是目前并沒有制定出進一步發展的計劃和目標。總的來看,韓國水下業務的發展整體陷入停滯。

    2010年以來,韓國就一直有意進入歐美壟斷的水下系統領域。油價持續高位推動海上油氣開發不斷向深水邁進,在技術進步的支撐下,水下系統的應用更加廣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結合英國能源咨詢公司Douglas-Westwood的報告,韓國國內專家學者預計,全球水下系統市場規模將從2011年的155億美元增至2015年的330億美元,2020年將進一步躍升至1800億美元,是韓國企業已經主導的浮式生產系統市場規模的3-7倍。在此背景下,韓國三大海工企業開始關注水下系統領域,欲將之發展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水下系統領域進入門檻較高,韓國學者曾在2011年表示,韓國該領域的基礎極為薄弱,與歐美企業存在60年的技術差距,如果僅憑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取得成績。為此,韓國政府和主要海工企業分別采取針對性措施,嘗試進入這一領域。

    政府方面,2011年韓國知識經濟部邀請現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等企業參加水下油氣設備科研項目的競標,項目涵蓋水下油氣生產、雜質分離、油氣運輸、儲存及裝卸等領域,作業水深定位為3000米。2012年,韓國貿易、產業和能源部將水下生產系統列入100項積極研發的海洋工程技術。同年,韓國產業技術研究院(KITECH)與挪威SINTEF集團構建了水下設備合作開發聯盟,雙方旨在水下生產系統領域展開技術交流與設備制造合作。2014年,韓國再次將深水海洋工程列入2020年前引領韓國經濟增長的13項產業計劃,計劃實現500米以深的海工裝備及水下設備制造與產業化。

    企業方面,由于缺乏相關的技術和經驗,主要尋求與國際大型承包商的合作來開展業務,并計劃通過并購歐美企業獲得相關技術能力。2011年,大宇造船海洋組建了油田水下設備的研發中心,并計劃以此為基礎收購相關企業和技術。2012年,三星重工與英國AMEC等公司在美國設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旨在打造包括水下系統的海洋油氣開發全產業鏈業務。2013年,三星重工嘗試收購新家坡Ezra,但最終收購協議未能達成。另外,現代重工方面也曾表示有相關的收購計劃。

    但是經過近幾年探索,韓國企業在水下業務方面并未取得有效進展。一方面,韓國三大海工企業沒有實現對相關公司和技術的收購,另一方面在水下系統研發和接單方面也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韓國三大海工企業在水下采油樹、壓縮機、泵站、臍帶纜等核心水下設備的接單方面依舊空白,僅現代重工在水下管道建造及安裝領域形成一定規模,但占全球份額遠不及歐美主流企業。

    隨著油價的下滑,深水油氣開發受阻,水下系統市場前景嚴重失色;同時,韓國企業海工業務遭遇嚴重虧損,已無精力進一步開拓水下系統業務。考慮到FMC、Cameron、Aker Solutions、GE Oil & Gas等歐美公司在水下系統領域強勁的統治力以及韓國海工企業目前面臨的重重困境,韓國水下系統產業何去何從,仍充滿未知。

    來自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