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關于發布“5G+工業互聯網”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情況的通知》,具體介紹10個典型場景及5個重點行業“5G+工業互聯網”的實際應用情況。其中,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與中國聯通合作,實現基于5G的機器視覺檢測場景的應用入選了五個重點行業實踐案例。
“5G+工業互聯網”10個典型場景分別為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5個重點行業包括電子設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鋼鐵行業、采礦行業、電力行業,每個行業分別由4個案例入選。
船舶制造其產品結構高度復雜、產品體型偏大,具有技術要求高、生產安全標準嚴格、資本投入大、勞動力密集等特點,對成品件、結構件、化工材料、工藝輔料和標準件等百萬量級生產資源的協同設計和泛在感知需求較高。同時,面臨“用工荒、高成本”的困境,需要更加精密的裝配加工能力以及質量檢測手段支撐企業長期發展,發展數字化研發、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等模式潛力大。
外高橋造船與中國聯通合作,在上海市開展“5G+工業互聯網”在船舶行業的落地應用,搭建5G專網,融合MEC技術,實現了基于5G的機器視覺檢測場景的應用。使用工業相機+靶點的測量模式進行大型鋼結構精度測量,通過5G專網及邊緣云,實時回傳、解算現場拍攝圖片,生成點位文件。基于5G的視覺精度測量替換了傳統的全站儀離線測量方式,將測量時間從原來的3~4小時,縮短至30分鐘內,測量效率提升了400%。
基于5G的大型鋼結構裝備精度檢測系統據了解,機器視覺質檢應用的基礎條件要求企業對產品/物料缺陷種類有明確定義,具有一定數量的缺陷樣本用于機器算法模型訓練,現場環境開闊,具備穩定的光源條件及視覺質檢設備安裝條件,現場可實現5G網絡覆蓋,質檢終端具備5G網絡接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