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3D打印為代表的增材制造(AM)金屬產品發展迅速,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尤其在汽車、航空、醫療及工業設備等領域。增材制造技術發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具備以往使用模具的成型能力,這也是增材制造的一大特點。
增材制造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底初期。當時,日本使用紫外線和光敏樹脂進行光學建模,之后由美國和日本公司實現了商業化和應用。這一技術最初主要集中在樹脂建模領域,之后美國進行了金屬材料應用研究,并開發了諸多增材制造設備。
近年來,環境負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因此,能夠高效制造產品并節省人力的增材制造技術成功得到了關注,增材制造設備的市場規模也在逐年增長。
因此,預計增材制造技術將應用在更多產品制造領域,包括船舶設備領域。
在這一背景下,NK船級社發布了增材制造指南。
本指南第一部分對技術術語、類型及技術特點進行了概述,作為對增材制造技術的總結。同時,在第二部分總結了對金屬船舶設備的認證要求。此外,除金屬船舶設備外,第二部分還總結了對船舶設備的認證要求。目前,NK船級社正在考慮盡早制定相關規范。
本指南有助于行業人士了解增材制造及應用。此外,本指南還介紹了使用這一技術生產的產品的認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