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開局不利 船配業“三難”現狀未改觀

    “盡管早就做好了業務量進一步下滑的心理準備,但從開春后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來看,嚴峻形勢遠超過預期。”江蘇一家船舶配套企業的老總坦言,近日,他在走訪30多家重點客戶的過程中得知,大家普遍反映業務量呈下降趨勢,而且這一趨勢隨著船市的持續低迷將進一步走低。本報記者了解到,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春節復工后,受2015年接單量大幅下降及撤單、改單等的影響,船配企業生產任務缺口進一步加大,普遍面臨新接訂單不足、手持訂單被暫停或取消的問題,確保在建訂單順利交付成為企業當前的重點任務之一。而去年,盡管一些企業負責人抱怨產品利潤較低,但手持訂單量尚能完成全年生產計劃。

    對此,業內相關人士指出,當前,國際船舶市場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船價仍在低位徘徊,全球船配業的市場規模將大幅縮小。隨著競爭日趨激烈,船配企業今后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是研發、品牌、營銷、服務和系統集成等軟實力,而處在價值鏈中低端的相當一部分船配企業將很難走出“寒冬”。隨著洗牌重組加速,“適者生存法則”在船配企業中將進一步凸顯。為此,船配企業只有在逆境中增強綜合競爭力,才能獲得生存空間。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恐將被市場無情淘汰。

    “三難”局面未改觀  堅守主業謀發展

    “去年還能基本維持,而今年手持訂單明顯不足,特別是自去年以來,隨著海工船市場形勢急劇惡化,企業承接的一批海工船用變壓器訂單也已名存實亡。” 泰州市海川電氣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毅告訴記者,對于此類訂單,盡管船廠方面表示只是暫緩,但實際上與取消、撤單無異。記者了解到,隨著存量訂單的陸續交付,船配企業“接單難”的現狀仍未改觀。同時,貨款回籠不理想,對企業今年的現金流造成了一定影響。

    除了“接單難”外,“盈利難”的局面也仍未改觀。對此,不少船配企業絞盡腦汁,采取降本提效、加強管理等相關舉措解決“盈利難”的問題,同時努力減少市場下滑對業績的影響。一些骨干船配企業加大陸用市場的開拓力度,以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一些民營船配企業則打算靠“兩條腿”走路,考察并計劃進入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非船領域。但這些船配企業的負責人均表示,堅持船用市場主業的決心不會改變。

    海川電氣計劃實施“兩條腿”走路的舉措確保企業穩中有進。沈毅表示,一方面,企業在船用市場堅持與高端客戶合作,使訂單有保障,穩扎穩打,持續發展。同時,該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下屬相關科研院所等合作,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另一方面,海川電氣計劃投資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相關行業,通過前期考察,確保有把握后再逐步推進。

    中船動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2015年承接訂單量不斷下滑,訂單不足對企業2016年的生產任務造成了影響。對此,中船動力2016年計劃在做穩主業的基礎上,讓轉型升級再上臺階。該公司提出,2016年,在努力提高中速柴油機業務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將實現低速機業務的連續接單,并在小缸徑市場取得客戶認可。同時,其在發電機業務方面取得新的專利許可,并為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在船電業務方面持續開發新品;在動力打包業務方面實現持續接單。此外,中船動力還將高度關注陸用電站發展,將陸用電站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力爭承接更多項目。中船動力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面對國際、國內依然低迷的市場環境,該公司將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并努力承接動力集成產品、低速機、電站等環保裝置產品訂單,千方百計承接“短平快”產品項目,調整產品布局,加大小缸徑低速機、大缸徑中速機的開發力度,確保未來兩年的訂單安排,努力確保按期交機,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早日有效形成。

    理性應對“價格戰”  確保質量是王道

    “一單難求”成為當前船配市場的普遍現象。前幾年,為搶奪訂單,不少船配企業以“價格戰”作為搶奪市場的一個“撒手锏”。但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這種局面明顯得到改觀。船配企業主動放棄承接價格過低的訂單,更關注對產品質量的保障以及對原材料價格風險的把控,從而選擇理性接單。

    常州中海船舶螺旋槳有限公司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對客戶進行篩選,將信譽度高、付款條件理想、貨款回籠及時的客戶作為理想合作人。同時,該公司主動放棄了市場上的一批“低價單”,從而有效避免了壞賬、死賬等情況,確保企業資金鏈暢通。該公司總經理江鈞洪表示,針對當前“一單難求”的市場形勢,企業需全力搶訂單,更要謹慎接單。他指出,過分承接“低價單”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企業要充分考慮到原材料價格的波動、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以及企業能承受的預付款比例等多重因素。

    海川電氣自去年開始,就已經主動放棄“低價單”項目,不參與低價競爭。沈毅表示,這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承接“低價單”,產品質量不能保證;另一方面,由于訂單都有滯后性,對于價格太低的訂單,一旦原材料上漲,企業將面臨多重風險。記者了解到,業內就有船配企業過多承接“低價單”,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引起投訴的案例。其因原材料價低質廉,使零部件的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到生產進度,導致生產指揮不受控。船企多次催貨,而配套企業交貨期一再延遲,造成生產組織被動。同時,質量問題引起的返工返修,還會導致工時費用、運輸費用、電費、加班費等上升。

    所幸,當前,越來越多的船配企業都認識到“價格戰”作為接單的“偏方”,終究治標不治本,練內功、強管理、保質量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同時,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今年,船配企業將會有更多新產品推向市場,也將使船配業競爭格局發生一些變化。對此,業內相關人士指出,國內船配企業須快馬加鞭,對現有產品進行技術升級,提升質量,完善售后服務和積極開展營銷活動,在確保國內市場訂單的同時開拓國外市場。

    業內專家強調,“十三五”時期正是我國建設造船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是船舶配套產業發展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深入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進一步推進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加快提升我國船用設備配套能力和水平,支撐造船強國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發《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開展質量品牌建設、大力推動示范應用、強化關鍵零部件基礎能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強企業等列為重要任務。其中,掌握船舶動力、甲板機械、艙室設備、通導與智能系統及設備的核心技術將為我國船配企業提供發展機遇。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船配企業不妨通過加強技術研發或與世界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實現從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升級的發展目標,盡力擴大自身在惡劣市場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為企業開好局、謀好篇奠定堅實的基礎。

    來自中國船舶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