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我國啟動研制深海智能浮標


    我國啟動研制深海智能浮標


    可實現對2000米以下深海觀測 加速“透明海洋”進程

    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獲批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日前在山東青島啟動。該項目將研制一種更先進的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可實現對2000米以下深海觀測,幫助我國加快實現“透明海洋”、更好開發利用海洋的目標。

    據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介紹,有效開發利用海洋的前提是科學觀測、認識海洋。1998年,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支持發起了全球海洋觀測網計劃。21世紀初,我國正式加入全球海洋觀測網,但這一輪浮標投放大部分來自發達國家,我國僅投放很少數量。

    近年來,多個國家啟動新一輪深海大洋觀測計劃,向2000米以下深海延拓,以占領新一輪深海競爭制高點。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部分海洋專家學者提出了“透明海洋”目標,即針對特定海區,實時或準實時地獲取和評估不同空間尺度海洋環境信息,研究其多尺度變化及其氣候資源效應機理,并以此為基礎,預測未來特定一段時間內海洋環境、氣候及資源的時空變化。

    “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圍繞“深海大洋變化及其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的作用”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針對目前移動平臺觀測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研制一種新型智能浮動觀測平臺,即智能浮標。這一智能浮標將采用快速動力定位與可持續海洋能供電技術,發展自適應的區域三維高分辨率的觀測技術以及基于機動平臺的多學科傳感器同步觀測技術,將突破現有的海洋觀測技術局限性,將海洋綜合觀測延拓至2000米以下深層海洋,利于中國形成對全球深層大洋的觀測能力,實現我國深海大洋觀測研究跨越式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說,“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項目利于加強學科交叉,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平臺建設,促進海洋科技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深海大洋尤其是關系到我國核心利益的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變“透明”,具有重大意義。

    來自中國海洋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