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日報》網站報道,曾經有一段時間,歐洲造船業交付化學品船、油輪或集裝箱船。此后,一些訂單逐步登陸亞洲。這項活動已經逐漸轉移到中國或韓國——得到高額補貼——迫使歐洲造船廠加大力度,在建造更專業化和更高附加值的船舶方面做出努力。
從西班牙到荷蘭,從德國到意大利,這一領域都受到了船只研究、私人交通工具、最新一代漁船以及郵輪的影響。規模龐大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SC)決心要進入上述最后一個細分市場。去年12月21日,中船嘉年華首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于上海外高橋造船廠成功實現塢內起浮,向著2023年正式交付并投入運營的總目標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中船嘉年華郵輪將與上海外高橋造船廠以及業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動中國郵輪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支持大型郵輪高端制造,助力中國發展成為世界郵輪強國。專家指出,中國造船業在一段時間內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始終更專注于商船和貨船。
除了造船廠在郵輪市場的初期活動外,中國船企在2021年全年訂單量是世界上最高的,超過了韓國。該行業主要參考咨詢公司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布的初步核實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新船訂單量為4573萬修正總噸(CGT),其中韓國承接1735萬修正總噸,占比38%,僅次于中國(2280萬CGT,50%)位居第二。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