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新聞發布會,聚焦“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主題,介紹上海推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副書記張義,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裘文進,市科技工作黨委委員、市科委副主任王曄,浦東新區副區長、區政府黨組成員吳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偉出席新聞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去年年底,中國船舶集團總部遷到上海,目前與上海怎么更好地共融同時更好地發展?
孫偉介紹,船舶工業是戰略性產業,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長期以來,中國船舶集團作為我國船舶工業的骨干力量,在推動我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征程中,發揮了頂梁柱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兩大造船集團實施聯合重組后,新組建的中國船舶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取得許多新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規模實力實現新跨越。近3年來,中國船舶集團的三大造船指標,這三大指標,就是當年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量,都超過全球市場份額的20%,穩居世界第一位,在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在第243位,是全球第一造船集團。
二是興船報國實現新跨越。按期優質完成了一系列“國之重器”的研制任務,特別是山東艦交接入列、福建艦下水命名,這些重大裝備的研制成功,將極大地增強我國國防實力。
三是創新水平實現新跨越。自主設計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氣存儲及再氣化裝置實現批量建造;“奮斗者”號實現萬米探海,“雪龍1”號、“雪龍”2號實現“雙龍探極”;雙燃料低速柴油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國產大型郵輪實現塢內起浮。我國在全球船海科技領域,實現了整體由跟跑向并跑和部分領跑的跨越。
孫偉表示,集團總部已于去年12月份遷駐到了上海。上海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也是船舶工業的發源地。我們到了上海以后,深深感受到,上海營商環境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工業體系完備、科技實力雄厚,市場化水平、國際化程度高,再加上,全球造船產業鏈上下游頭部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寶武集團總部也在上海,上海船舶工業發展的獨特優勢更加突出,產業鏈協同更加緊密。尤其是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又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中國船舶集團將從四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著力強化總部經濟建設。將進一步推動與上海市達成的系列合作協議的落實落地,將研發、制造、供應鏈、投融資等更多核心要素資源向上海集聚,助力上海建設全球航運中心、造船中心。
二是著力加大研發投入。將深入推進在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強與在滬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助力上海建設船海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
三是著力加快高端轉型。將爭取更多的重大裝備任務落戶上海,加大綠色、智能船舶和關鍵配套的研制力度,助力上海強化船海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四是著力當好產業鏈鏈長。將發揮船舶工業產業關聯度強、出口導向型鮮明的特征和上海綜合優勢,加快發展世界一流船型和品牌,推動上海打造船海領域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助力上海強化開放樞紐功能。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