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qq.com/page/u/7/6/u0198sj9l76.html
[flash]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u0198sj9l76.html[/media]
視頻來自廈門大學新聞中心
由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承接建造的廈門大學3000噸級科考船8日下水。這將是中國第一艘采用國外方案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并由船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該船交付后將成為中國深遠海科學考察的主力船之一。
該船船東廈門大學通過網絡征名投票,決定將這艘船命名為“嘉庚”號,并于下水當天為該船舉行了命名儀式。預計今年底交付。
“嘉庚”號船長77.7米,船寬16.24米,設計吃水5.2米,總噸約3500,經濟航速11節,最大航速14節,續航力約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定員54名。交付后將承擔多學科海上綜合考察任務,能在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學研究、教學實習和相關工程作業。
記者當天從“嘉庚”號下水現場了解到,這艘船無論是科考裝備的全面性和先進性,還是船上實驗室的通用性和靈活性,都將達到世界同級船的先進水平。
“嘉庚”號能夠對海水中超痕量元素實現無沾污的采樣與分析,還設置了專屬的潔凈實驗室,采用全電力靜音推進方案及采取多種減振降噪措施,是中國建造的科考船中首次參比挪威船級社噪聲船級符號要求設計建造的船舶。
“嘉庚”號具備出色的海洋觀測設備收放、操控能力,裝備高性能聲學探測設備,“大海撈針”對它來說也并非難事。
“嘉庚”號同時還是一座海上綜合實驗室,能夠支持水文、化學、生物、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實時、同步觀測和現場科學實驗研究,支持信息數據遠程傳輸。
據了解,“嘉庚”號科考船配有一套升降鰭,這套設備相當于這艘船的“眼睛”,上面安裝了許多探測器。升降鰭在工作的時候,從船的底部伸到大海里面去;而不工作的時候,升降鰭又自動縮回到船上來。同樣位于該船底部的多波束裝置則相當于該船的“耳朵”。它在工作的時候,主要依靠安裝在船舶底部的160個換能器和探頭對船外的地形地貌進行探測。上述兩套設備安裝誤差都只有1.5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