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散步的時候跟同事聊天無意間聊到了“白名單”,我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多“白名單”的企業也會走向下坡路甚至瀕臨破產、倒閉。下面是小弟個人的一些淺薄的見解,個人觀點,如有紕漏,望船友們包涵。
“白名單”的意義起初應該是國家為了更好的優化產能,鼓勵有實力、有效率的船舶、海工企業獲得國家、地方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有效的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船舶、海工的產業結構優化,使國內的船舶、海工企業轉型升級。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白名單”發布之后,一個又一個“白名單”內的企業經營困難或者走向了破產的道路,哪些企業大家都有目共睹,小弟不一一舉例了。
下面從幾個方面分析下此中緣由:
1.審核 大家都知道,“白名單”的企業是由國家的一個審核小組審定的,這個小組對申報的單位進行了審核,審核包括申報材料的審核和現場調研兩部分。提到審核,我不得不說,這就體現了“中國特色”,中國的經濟體制給了一些企業弄虛作假提供了土壤,私下的小動作就不說了,比較典型的就是某大型民營企業申請“白名單”之前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已有破產的跡象,但是卻毅然決然的“站在”了“白名單”的隊伍里,真心佩服,佩服各種,你們懂得…..
再說說現場調研,比較著名的就是我們國務院的副總理江蘇各個申報的企業轉了一圈,時間很短,大型的企業估計能待個幾個小時,像一些中小企業估計從到公司到離開平均在1小時以內,參考意義很有限,同時企業也可以相對的做好“充分準備”。
2.政策執行 再談談政策的執行問題。“白名單”發布后,意思是給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例如銀行或者擔保企業)參考,希望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給予資金政策支持,保證企業的繼續發展,還是那句話,國家的政策落實到地方政府還是會大打折扣的,地方政府也會想著地方發展的前沿,也不想對希望不大的企業付出太多。銀行等金融機構更加明了,他們也不想擔風險,所以結果一目了然。也許這就是為什么中俄油氣合作項目要在習主席和普京總統的“監督下”簽下合同才會有真正的下文,否則也許就是雙方領導人會議紀要上的一句“雙方要加強油氣項目的合作”…
3.現實 全球經濟都在降速房展,特別是之前的黃金期和近期的油價“跳水”導致船舶、海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船價過低”,“船東棄船”,“船東房的延期交船”等等,企業確實存活難度大大增加,導致了“白名單”也會死的后果。
4.自身的弊病 由于之前的“黃金期”,很多企業迅速擴張,管理粗放,現在需要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們的企業會死在這個道路上,這一點大多數船友深有體會。
以上是小弟一些淺薄的分析,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也請船友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歡迎跟帖,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