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童話般的自貿區與航運中心

    據說自貿區搞得各方面都不滿意,領導很著急,有智囊問我看法,直言不諱,勢如明朝晚期,任何改革都推進不下去的,眼看著一步步走向深淵論誰也無能為力,何況最高層還不想去推動呢


    1644年,眼看著李自成要進北京了,連遷到現成的都城南京都做不下去,中國幅員遼闊,皇帝不需要死拼,只要逃跑就行,先前有宋朝為例,連后來的民國也大抵如此。但是崇禎還是坐等滅亡。


    明朝晚期面對的是兩百多年積累下來的、先前若干年行之有效的制度,而如今面對的是最近十幾年暴發出來的、從未發生過正面作用的行政立法。親眼所見,些許細微變革比如海員兩次體檢,總理推動都沒用。為什么?相關行政立法沒有明言廢除,隨時可以拎起來說事。為什么要與總理對著干?給海員體檢的上千衛檢員工的飯碗怎么辦,這點活全國所有二級以上醫院都能干,員工好說,領導怎么辦?就如清代的詹事府,上百年都沒有太子了,教育太子的詹事府專門就是來養人的,養人大家意見也不大,那么多拍手黨不也養著嘛,只是別害人啊。


    1、搞航運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為稅收?為GDP?好象都不象。中國境內的服務產生的收入要納稅,各地建航運中心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國內運輸,而是為國際運輸。然而出口貨物跨越船舷之后的服務不屬于中國政府征稅范圍,是進口國征收的,中國又不征收運費稅,進口貨物價格里含的運費是交納增值稅的,你建不建航運中心,這塊稅收本就少不掉。為GDP也不靠譜,出口離開船舷后產生的產值本就不算中國的GDP
    為了金融、保險、融資租賃等衍生品生意也是無稽之談,后文有論述。


    為了促進就業?別做夢了,西方討好選民那一套我們不搞。航運業的民工倒不少,這一輩該如上一輩一樣進國棉幾廠做擋車工、機修工,或者如祖輩做包身工的年輕人,大多進了貨代公司做單證。兩三百人的集裝箱貨代公司不算大。工資也不高,大多白領比送快遞的藍領工資低多啦。


    2、搞自貿區的目的是什么。


    自貿區不搞成租界,不搞成治內法權(與治外法權相對應),沒有意義,只能是玩玩概念,沒有實際意義。小修小補已無濟于事。
    摸了幾十年石頭了,還需要探索嗎?自貿區存在的目的應是照搬成熟的市場經濟制度,并探索全國推廣的路徑,假裝摸石頭是本末倒置。


    3、自貿區目前搞法失去了讓眾多灰色生存公司的漂白機會。


    眾多國際大班輪公司在上海都是以船舶代理或者貨代形式開展工作,也就是上海是不存在租船公司的,為什么不能象所有發達國家一樣,合理、合法地在上海做生意呢?租船公司在上海沒法注冊、沒法經營、更沒法納稅。外匯管制,在對外收付那么好的情況下都沒放開,難道指望在美元回流的大背景下放開嗎?竭澤而漁的稅收制度讓人敬而遠之。


    經紀公司也是如此,上海有上千家做著經紀生意的公司,注冊過的只有寥寥數家,煩不過。


    有人會說,目前這樣做也蠻好,灰色生存也不違法。直到一天,一家證券公司找我,你們做得還不錯,要不要試試新三板,我一解釋業內如此生存狀態,立馬打住。呵呵,境外公司是上不了國內新三板的,在這種狀態下,能產生上海的“馬士基”嗎?


    4、要直面國際航運業在國家間用腳投票的現實。


    國際航運提供的服務全部是在中國國境之外,所以做這塊生意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做。中國出口貨絕大多數FOB定艙(外方派船),進口貨越來越多的CNF定艙(外方派船),連買巴西、澳大利亞礦都大多成了外方派船。失去航運控制權的對外貿易,風險如何足以寫成長篇巨著,國內貿易企業只能淪為帝國主義的附庸。


    航運業的本質,你只能對從業的員工個人收入征稅,對生意環節不能征任何稅,對公司只能征收極低的所得稅才能留得住公司。


    有的領導對上海的巨量吞吐量及數十億的利潤沾沾自喜,這是來源于地理壟斷,剝奪進出口商的選擇權所獲得的超額利潤,你競爭力沒有得到提升


    5、自貿區為什么金融玩不下去?


    葉檀說,中國現在的信用體系配得上做金融嗎?目前的司法現狀下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生意都保障不了,欠債要不要還錢都成了問題,那么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交易何從去保障


    我無論如何想不通的,海事法院不涉及任何刑事案件,所以不存在刀把子的問題,也很少涉及行政案件,基本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案件,為什么就不能把裁定權交給法官?本以為自貿區是契機,因為中國不缺能成為優秀法官的人才,一些畢業于歐洲大學,打了半輩子涉外官司的法律精英,身家富有,心智成熟,經驗豐富,也愿為國奉獻,年過50也不想在第一線做律師拼搏了,愿發揮所長做裁決。但這條路是被堵死的。


    其實89年之后,體制外的精英是進入不了體制內的,象著名作家王蒙當文化部長,那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干部提升必須科級多少年,才可以升副處,多少年才可升正處,體制已僵化,靠僵化的官史能做什么事呢?明白體制內有有識之士,但往往坐冷板凳。


    6.極低的資源配置效率


    領導對城市與港口的關系定位嚴重不清,港口與城市可共生共榮,且不說歐美市民飯余到碼頭散步,國內連青島碼頭也是在城市中心,干干凈凈的碼頭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去機場怕堵車還繞到碼頭里面走。上海竟然說件雜貨效益不好準備放棄,這是港口裝卸業中對工人技術要求最高的行業,上海做了一百多年了,放棄容易,重新撿起來,撿得起來嗎?何況做集裝箱,誰能保證一直贏利?做件雜貨倒是贏利一百多年了,只是有時很微薄。


    急功近利的GDP與吞吐量考核會使城市誤入歧途


    碼頭投資本就是投資大,回收期長的行業,一個碼頭建成至少可用50年,然而寶山碼頭只用了14年就廢棄!說是要搞房地產。浪費了三十多年的資產使用期。哪條船只用5年就拆掉會被人罵死,寶山碼頭的拆掉該不該罵呢


    7、廉價必須是一切政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昨天去開一個關于船員的會,結果開成了社保問題專題會,一個99%的人都違反的法規,顯然是法規出了問題。都知道船長工資是四萬多,誰去按4萬多去交社保、交個稅?連按最低標準交都交出矛盾重重。時寒冰早就預測,按道理經濟放緩情況下應減稅,但中國不可能減稅,加稅也不敢,但會加費。實際惡劣程度還要超出他預料,連續三次調高燃油稅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我感覺本質財政已被玩得破產了。沒辦法做任何減稅,包括大家心知肚明的不該征的海員收入所得稅。那么多剛性的支出沒法減少,各地的教師已在罷課,還要還巨額的兩項債:養老債與污染債。


    連水手的來源都已枯竭,我建議低級海員拓寬外籍勞工上先行一步,也不知道領導們聽懂了沒有。


    拿海員勞務來說,國外船東只考慮我付出了多少錢,中國人比別人貴,那我就選菲律賓人、波蘭人,烏克蘭人。玩朝三暮四是行不通的,什么老板付出了14000塊,員工名義工資1萬塊,實際到手7000塊的數字游戲沒有意義。社保直接成為扼殺整個行業的兇器,海員勞務路越走越窄。所有行業何償不如此?


    廉價的政府服務需求與高昂的供給成本矛盾不可調和


    8、為什么改革改不下去?


    有個金融業的朋友對我講起一個事情,聽得一愣一愣的,現在的內貿船都加免稅油,有的還約好送油上門,所以他們效益不錯,我不以為然,哪個內貿船東為上市,又在編故事了,合法的編編算了,非法的故事也敢編!


    后來一了解還真有這回事,自打海關緝私警察編入了海警,據說緝私警察就消極抵制,值完班就回來,走私船看緝私船一走,馬上跟進。犯罪風險也小,走私普通貨物取消死刑是社會一大進步,中國沒有不得假釋等刑罰,所以即便抓住判無期,也就頂多十五六年就出來了(此為本人猜測)。


    想來燃油走私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有人說那是非法的,那三次上調燃油稅就合法嗎!若沒有賴昌星的走私石油,今天浙江蓬勃發展的化纖行業豈不早早地被兩桶油扼殺在襁褓中了。有人說,那對不加走私油的企業豈非不公平。我覺得為何非得回到共同貧困的老路上呢?至少一部分企業免遭兩桶油、稅務總局、發改委的荼毒。


    其實,改革的矛盾本質是人的問題。


    我罵得最多的港口邊防,從沒有任何正面回應,其實,傻瓜都知道現今不該存在,邊防兵倒好辦,問題是數千邊防官往哪里去?


    地球人都知道計劃生育早該廢止,領導又不傻逼,問題是二十幾萬計生干部怎么辦。


    都知道出口商檢沒有用,但就是廢除不了,數千出口商檢干部怎么辦。


    都知道需要朱镕基來大刀闊斧地來下崗,因為沒有朱镕基了,所以只能坐等完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