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裝備】Ichthys Explorer——世界上最大的鋼質半潛式生產平臺在路上……

    可采儲量3600億標準立方米,這是怎樣的一個氣田?設計排水量15萬噸,這是怎樣的一座平臺?……小編今天向您剖析世界上最大的鋼質半潛式生產平臺——Ichthys Explorer

    一、氣田概述

    1、地理位置

    Ichthys氣田位于澳大利亞西北部海域Browse盆地WA-50-L區塊,氣田區域40km×20km、平均水深260m,離最近海岸線220公里。作業者INPEX Corporation占有62.25%的權益。

    2、權益方

    INPEX                          62.245%日本帝國石油公司

    Total                             30.000%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

    CPC                              2.625%臺灣中油公司

    Tokyo Gas                    1.575%日本東京燃氣公司

    Osaka Gas                   1.200%日本大阪燃氣公司

    Kansai Electric Power  1.200%日本關西電力公司

    JERA                            0.735%日本一電力公用事業公司

    Toho Gas                     0.420%日本東邦燃氣公司

    3、產量儲量

    (1)儲量

    氣田天然氣2P儲量3 600億標準立方米(是周邊Prelude FLNG所在氣田儲量的5倍)

    凝析油2P儲量5億桶

    (2)產量

    凝析油峰值產量:100 000桶/天

    天然氣峰值產量:4 000萬標準立方米/天

    LNG年產量:890萬噸

    LPG年產量:165萬噸

    二、開發歷程

    1998年,INPEX通過公開競標獲得區塊權益

    2000年,三口探井均獲得天然氣和凝析油發現;

    2009年,獲得政府下發的環境許可;

    2011年,開放方案獲得政府批準;

    2012年,通過最終投資決定

    2018年,預計氣田投產

    項目從獲取權益到投產歷時20年

    三、開發模式

    1、開發方案

    項目采用獨立開發方案,采用濕式工程模式,布置13個鉆井中心約50口井。

    2、工程模式

    氣田采用“SEMI+FPSO+水下生產系統+外輸氣管”的工程模式進行開發。

    氣田由水下井口開發,經管匯輸送到SEMI(上部設施包括油氣分離系統,脫水系統,升壓系統,氣體外輸系統等)進行處理,產出氣經外輸管線輸送到Dawin路上終端,產于液輸送至FPSO進行處理,產出凝析油經穿梭油輪外輸。

    四、主要設施

    主要生產設施包括:

    ◆  Ichthys Explorer;

    ◆  FPSO;

    ◆  水下生產系統:13個鉆井中心,50口井;

    ◆  生產外輸管線:18根立管,6根臍帶纜。

    ◆  外輸氣管線

    ◆  陸上處理終端

    此項目工程施工非常龐大,等氣田投產時,小編再總體剖析該項目的實施過程及細節(敬請期待)。在此,主要講述IchthysExplorer半潛式生產平臺。

    五、Ichthys Explorer

    1、平臺選型

    Ichthys Explorer命名前稱作Ichthys CPF,是整個氣田的心臟,負責整個氣田產出氣液的前處理及天然氣加壓外輸。

    Ichthys Explorer是一座半潛式生產平臺,平臺采用環形浮箱、四立柱、混合式甲板設計

    注:關于半潛式生產平臺的概念可以參考小編以前的一篇文章《【科普】半潛式生產平臺》,在此不做贅述。

    環形浮箱、四立柱是新建半潛式生產平臺的標準設計,混合式甲板是基于建造總裝方案的特殊選擇。

    新建半潛式生產平臺的甲班型式主要有三大類:箱型甲板、桁架式甲板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混合式甲板。

    在服役的24座新建平臺中有9座采用箱型甲板,8座采用桁架式甲板,7座采用混合式甲板,在建的2座平臺1座采用箱型甲板、1座采用混合式甲板(即Ichthys Explorer平臺)。

    箱型甲板多源于GVA的設計,總體強度好,甲板與船體的連接簡單,可以為平臺提供大傾角穩性(如Thunder Horse平臺沒有沉沒主要源于此),但是甲板內部空間封閉,不利于生產設備機械通風,甲板鋼結構重量大;桁架式甲板多源于SBM等美國公司設計,甲板空間開放,利于生產設備機械通風,甲板與船體相對獨立,可以分開建造,利于選擇建造資源,甲板鋼結構重量小,總裝時需要大型岸吊或浮吊,多用于美國油氣田;混合式甲板多源于Aker的設計,甲板與船體的連接簡單,甲板結構設計復雜,對總裝方案要求較低,可以用分段吊裝、頂升或浮托法安裝等多種方式。澳大利亞當地沒有大型岸吊等施工資源,Ichthys Explorer平臺以分段吊裝實現總裝。

    2、關鍵合同

    2009年4月30日,INPEX Browse Ltd (INPEX) 授予AMEC plc公司FEED合同。合同內容包括半潛式生產平臺(簡稱Ichthys Explorer )設計、FPSO設計、UFR設計、外輸海管設計。AMEC 將合同分包給AkerSolution(負責CPF和FPSO船體設計)和JPK(負責外輸海管和UFR設計)。AMEC是一家國際項目管理和工程服務公司,服務領域從石油天然氣設施到實驗室、交通系統以及學校和醫院。客戶包括BP、殼牌、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等知名國際油公司。2017年3月被Wood Group收入麾下。

    2010年11月1日,INPEX開展IchthysExplorer平臺 EPC招標

    2012年1月25日, McDermott獲得價值20億美金的Ichthys項目水下EPIC總包合同,其中包括Ichthys Explorer的回接施工

    2012年2月13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獲得價值27.1億美金的Ichthys Explorer平臺EPC合同

    2012年4月30日,三星重工授予Wood Group Mustang公司 IchthysExplorer上部設施EPC合同,負責上部模塊的詳細設計及采購合同,上部模塊干重60000噸,操作重70000噸。Wood GroupMustang曾經負責Ichthys Explorer平臺船體的EPC。

    3、平臺投資

    Ichthys Explorer總投資47億美金,Ichthys Explorer船體建造及總裝費用27.1億美金(韓國三星重工部分)。

    4、平臺設計

    ◆ AMEC plc公司完成Ichthys Explorer 平臺的總體設計。AMEC 將合同分包給Aker Solution(負責CPF和FPSO船體設計),AMEC主要負責上部設施設計

    ◆ Aker Solution完成Ichthys Explorer 平臺船體設計。

    設計環境條件

    作業工況:200年一遇臺風工況

    生存工況:10000年一遇臺風工況

    甲板主尺度(長×寬)

    156m×132m

    主船體

    110.3m×110.3m

    甲板型式

    模塊式甲板

    氣處理能力

    5000萬方/

    設計排數量

    155 000

    住員

    200

    設計壽命

    40年

    系泊方式

    4×7多點系泊

    以旁邊緊鄰的Prelude FLNG項目環境條件如下表

    5、建造

    韓國三星重工獲得Ichthys Explorer平臺EPC總包。將上部設施分包給Wood Group Mustang,三星重工自己負責IchthysExplorer平臺下船體詳細設計、建造、組裝,上部模塊吊裝和調試

    三星重工授予Wood Group Mustang公司 Ichthys Explorer上部設施EPC合同,負責上部模塊的詳細設計及采購合同,上部模塊干重60000噸,操作重70000噸。Wood GroupMustang曾經負責Thunder Horse、JACK/St.Malo平臺上部設施的EPC。

    IchthysExplorer采用船臺分段建造

    2013年1月25日,Ichthys Explorer平臺切鐵

    6、總裝

    根據平臺建造方案不同,半潛式生產平臺的總裝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船臺總裝,船塢總裝(包括船塢總裝和浮船塢總裝),碼頭總裝,浮托法總裝(以后找機會仔細剖析)。Ichthys Explorer平臺采用的是浮船塢總裝方案

    2014年4月3日,第一塊平臺下浮體分段入塢(干船塢)

    2015年4月15日,開始上部模塊第一塊組塊吊裝作業

    2015年9月24日,Ichthys Explorer浮離干船塢,完成浮卸作業

    浮卸作業完成后,平臺被拖至深水碼頭,開始火炬臂安裝及其他舾裝作業。

    2016年9月8日,平臺三臺主發電機啟動(功率25MW),開始調試工作。

    7、運輸

    半潛式生產平臺遠洋運輸方式主要分兩種:

    ◆濕拖:平臺由拖輪拖至目標海域。

    ◆干拖:平臺由半潛駁船遠洋運輸至目標海域。在拖航碼頭和目標海域碼頭附近一般會有一段短距離的濕式拖航。

    本次拖航為全稱濕拖

    2017年4月28日,Ichthys Explorer由韓國三星巨濟船廠起航被濕拖向澳大利亞西北海域Ichthys氣田,拖航工作由Posh Terasea承擔,由4艘主拖輪完成拖航。

    注:Posh Terasea世界知名拖輪公司,曾經完成PRELUDE FLNG、GOLIAT FPSO、P76 FPSO等多座浮式裝置的遠洋濕式拖航(2009年完成HYSY117 FPSO從新加坡到渤海的拖航作業)。

    2017年5月30日,Ichthys Explorer安全抵達澳大利亞西北海域Ichthys氣田,航程5600km,歷時34天(預計45天)。

    8、就位回接

    目前正在進行錨固、管線回接作業,作業由美國海上施工巨頭McDermott實施。

    平臺完成管纜回接后由INPEX開展聯調,預計幾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投入生產

    六、小編評述

    1、三星重工,標桿?敵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不管你承認與否,在海工制造業,三星重工是神一樣的存在。

    在Ichthys Explorer平臺開工時,三星重工同時開展四個大型工程建設(不算在建半潛式鉆井平臺、自升式鉆井平臺、船舶等常規項目),包括世界上第一艘下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鋼質浮式生產裝備Prelude FLNG,世界上最大鋼質半潛式生產平臺Ichthys Explorer,世界上最大的新建浮式生產儲油裝置Egina FPSO,世界上第三艘下單的PFLNG2。

    2012年10月,SHLL的Prelude FLNG切鐵,合同金額47億美金,預計2017年船廠交船。

    2013年1月,INPEX的Ichthys Explorer平臺切鐵,EPC合同金額27.1億美金,2017年船廠交船。

    2014年10月,TOTAL的Egina FPSO切鐵,EPCIC合同金額31億美金,預計2017年船廠交船。

    2015年6月, PETRONAS的PFLNG2切鐵,EPCIC合同金額14億美金,預計2018年船廠交船。

    三星重工的場地建造能力,技術實力,市場開拓能力,項目管理能力,資金管理能力值得稱道。放下民族情緒,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加強和學習,否則趕超韓國近乎是一紙空談。再者,前一段時間很多媒體大談韓國三大船廠深陷海工泥沼,韓國船廠要棄海工回船舶,小編只是輕輕的問一句,中國的船廠幸免于海工泥沼了嗎?韓國棄海工了嗎?海工是一個很大的范疇,不僅僅是鉆井船、半潛式鉆井平臺和自升式平臺。三星重工在今年1月份拿到Mad Dog II半潛式生產平臺大單,前幾天拿到25億美金的Coral FLNG大單,這些大單離我們還有多遠?海工制造業的朋友可以捫心自問……。厘清現實不是為了漲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為了正視差距補足短板,中國制造業還有太長的路要走,只有在寒冬篤毅錘煉砥礪前行,方能在春后厚積薄發……

    2、半潛式生產平臺發展趨勢

    總結近幾年的半潛式生產平臺現狀,小編認為半潛式生產平臺發展有兩大趨勢:大型化;標準化

    (1)大型化

    半潛式生產平臺由于其優良的運動性能和強大的可變甲板載荷,便于周邊油氣田回接,越來越多的被用于區域開發,由此平臺的規模越來越大,排水量最大至15萬噸,現在在建的Appomattox平臺估計排水量應該也在10萬噸以上。

    2008年Thunder Horse平臺投產,作業排水量13萬噸,投資20億美金

    2014年JACK/St.Malo平臺投產,作業排水量14萬噸,投資24億美金

    2017年Ichthys Explorer平臺交船,作業排水量15萬噸,投資47億美金

    (2)標準化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品的發展一般都經歷創新、成熟、標準化三個階段。標準化往往是產品的最終方向,因為他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放眼船舶領域是如此,放眼海工領域,在鉆井船、半潛式鉆井平臺、自升式平臺已經實現標準化,在生產平臺領域尚且行動遲緩。但是最近幾年Exmar平臺概念的推出到應用(后邊小編會專門發文評述,敬請期待),使得半潛式生產平臺的標準化邁進了一大步。理念其實很簡單,以大數據的為支撐基本上可以將油氣田規模分成幾個檔,將環境條件分為幾個檔,再將油氣組份分為幾種類型,如此就可以形成不同規模的平臺系列(如GVA不同系列的平臺),再與上部處理設備供應商合作,確定不同模塊的尺寸,實現不同模塊的標準化,這樣只需要根據不同油氣田的參數選擇平臺型號選擇設備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根據油氣田去定制化生產產品。如果實現了,對工期縮減和投資的降低幅度是可以想象的。路很長,需要慢慢走……

    3、澳大利亞西北海域投資價值巨大

    澳大利亞富含天然氣資源,援引WooMAC的數據,澳大利亞有可開采天然氣約3萬億標準方,由于當地需求有限,主要用于出口。澳大利亞是離中國最近的海上氣源(通過海上運輸的)。目前的主要區塊已經被各大巨頭把持,但是并不是沒有進入機會。

    大型氣田的開發投資巨大,Ichthys項目總投資預計接近400億美金,由此,作業者在開發過程中往往會引入合作伙伴,以分攤投資壓力。如INPEX公司在Ichthys項目在2012~2014年先后引入Toho Gas、Osaka Gas、TokyoGas、Chubu Electric、CPC Corporation等公司,TOTAL的權益也有6%增加到30%。沒有人會拒絕有錢的人,關鍵是在把錢投出去的時候如何實現雙贏,如果人家贏了,自己輸了,那就是標準的錢多人傻冤大頭了,而投資的決策需要技術為后盾,不以技術為支撐的拍腦袋總有一天會腦袋疼。

     七、深度思考

    三星重工的總包大單著實讓人眼饞。我們的制造業跟人家差距在哪里?小編竊以為在身位,人家已經是管理服務型制造業,我們尚且是制造型制造業,正如一個是地產商,一個是包工頭,一個利用資源大賺特賺,一個從農民工牙縫里扣血汗錢。中國的海工業需要向是管理服務型制造業升級小編期待著有一天中國的企業可以拿到這種國際市場的總包大單~中國海工業加油!!

     附注說明

    之所以說Ichthys Explorer是世界上最大的鋼質半潛式生產平臺,是因為有一座在役的混凝土結構的半潛式生產平臺TROLL B個頭更大。

    1995年,第一座混凝土結構的半潛式生產平臺TROLL B在北海海域Troll West油田投產,該平臺由Kvaerner設計,平臺主體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平臺型式采用四立柱、環形浮箱、無撐桿、單層桁架式甲板,作業排水量約18萬噸,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潛式生產平臺。短時間內難以被超越,在此向Kvaerner致敬!

     獲知中海油第一個自營深水氣田開發正在穩步推進,小編徹夜難眠,趕出此篇以半潛式生產平臺為主題的文章,希望對項目有所借鑒。期待中國深海油氣開發穩步向前。

    歡迎大家轉發轉載,轉載需標明文章出處并附原文鏈接。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