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援引Offshore Energy Today報道,HMC(Heerema MarineCo***actors)決定將Hermod號半潛式起重平臺退役拆除。奮戰40年,一個傳奇平臺英雄謝幕……
他是世界上第一座半潛式起重平臺;
他是世界上半潛式起重平臺四大天王之一;
他安裝了北海海域第一座張力腿平臺,他安裝了墨西哥第一個深水基礎,究其一生,業績非凡……
他最終選擇了在舟山長宏國際謝幕(小編后續詳細講述舟山長宏國際如何占得拆除市場先機,敬請關注)。
小編實在是比較喜歡這個大裝備,剖析一下,與您共享……
1
關鍵參數
1. 主尺度參數
2. 性能指標
2
設計建造
1. 設計
Hermod由GustoMSC設計,小編也不能找到充分的證據,歡迎知情人士補充。
Balder和SAIPEM 7000可能也是由GustoMSC設計。
在建的Sleipnir由GVA設計。
2. 建造
Hermod由日本三井造船建造,1978年服役。
當時建造完成后起重能力為4500t=1800 t +2700t。
在1984年,對吊機進行改造,變成現在的8100t=3600 t +4500t。
3
作業情況
列舉一些項目案例如下,具體自己可以在網站上查看。
4
小編評述
這么牛逼的裝備為什么會選擇退役?小編在此粗談,只做拋磚引玉……
1. 英雄只是時代的產物
服役40年,時代已經變化很大,隨著組塊越來越大及平臺拆除市場的浮出,裝備的能力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的要求。在單船起重能力隨便可以過10000噸的年代,最大8100噸的聯合起吊能力已經顯得力不從心。曾經開半潛式起重平臺之先河,在世界上各主要油氣海域25個國家留下腳印,完成上百個項目的建設,最終來到不曾來過的中國結束一生,Hermod可謂功德圓滿。
2. 難以支撐高額運維費用
雖然不知道運維費用具體數額,應該不大于最先進的半潛式鉆井平臺。低油價對海洋石油也沖擊較大,2014年低油價以來,海上油氣田FID項目數量遠不及以前,將嚴重沖擊海洋裝備安裝市場,基于海上油氣田開發項目的項目周期在4年左右,如此,2018年之后,海工安裝市場將會進一步惡化,最早也得2020年之后方可探底回升,況且回升后的市場可能已經不是原來的市場。艱難時刻,高昂的維護費用搞不好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做二手平臺專賣,一方面現在很難賣上價錢,另一方面不想引入新的競爭,Heerma公司選擇退役拆除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3.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Heerma公司已經提前做好戰略布局,其于2015年在新加坡開建的Sleipnir半潛式起重平臺,雙吊起重能力可到20000噸,預計2020年前后服役。Sleipnir即可用于還是大型組塊安裝,又可以用于老舊導管架平臺拆除,將成為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又一利器。新裝備已經在路上,老裝備自然可以安眠了……
5
深度思考
Upstream《上游》周報4月28日爆出“中國承包商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在密切關注全球油田開發活動增加,希望不久能重啟計劃,為深水市場建一艘10億美元的起重鋪管船”。小編認為深水開發確實需要這種大裝備,但是,這么一個大家伙要是僅針對國內市場肯定是喂不飽的。要想開拓國外市場,具備什么功能,擁有多大作業能力,如何滿足工程項目需求,如何適應客戶,如何開拓市場,如何經營……諸多問題尚需要仔細深入研究,一旦啟動上馬再掉頭就難了,慎重慎重!
小編只做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補充。
本文作者微信公眾號:藍色大地(ID:deep_lanland)
~~~~~~~~~~~~~~~~~~~~~~~~~~~~~~END~~~~~~~~~~~~~~~~~~~~~~~~~~~
往期亦精彩:
【視角】城被淹了,海洋平臺是否安在?颶風哈維考驗GOM油氣生產
【海工】Ichthys Venturer——海上氣田開發也用FPSO
【油氣】Appomattox FPS—近乎與陵水17-2同步的深海半潛生產平臺項目
【海工】Ichthys Explorer——世界上最大的鋼質半潛式生產平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