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國造船業歷年數據回顧(2004-2018)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ID:maritime_observer

    根據公開數據,筆者對中國造船業的三大指標做了統計。雖然這三大指標只能反映“量”,而無法反映“質”。但數據就是數據,數據是不會騙人的,這些數據里依然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情。

    數據來源:

    一、工信部數據;

    二、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歷年發布的《中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

    2004年到2007年,從三大指標都可以看出來,這是中國造船業爆發式生長的年代。對于船舶行業從業人員來說,這是一生中的黃金時代,每個人或多或少享受到了行業爆發的紅利,至今還有不少人回憶當年的紙醉金迷。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訂單幾乎腰斬。高潮戛然而止。

    2010年,拜四萬億計劃所賜,投資拉動經濟,航運業進入小高潮,造船訂單回光返照般地達到了7500萬載重噸。

    2011年到2018年,行業在不斷地盤整,逐漸走向穩定。

    從完工量來看,中國造船于2011年達到頂峰,當年完工量達到7665萬載重噸,是2018年的一倍還多。我想,任何一個行業規模萎縮如此之甚,對于行業內從業人員來說都是致命的。一個行業只有在擴張期才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行業內的個人才有更多的選擇,互聯網行業是最明顯的例子。筆者孤陋寡聞,不知道有哪個行業比造船業萎縮得還要厲害。業內人士就不要抱怨收入十年不漲了,生產效率沒有明顯提高,行業總量在持續下滑,漲工資又從何談起。

    從新接訂單來看,2007年達到頂峰9845萬載重噸,幾乎是近四年平均水平的三倍。這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前一年,是世界經濟最火熱、航運業最繁榮、造船業最瘋狂的一年。當盛宴進行時,沒有人關心什么時候停止,都怕錯過這場盛宴,卻不知危機已近在眼前。

     

    筆者曾思考過,航運業作為最明顯的周期性行業,業內人士是否能預知行業的低谷期,并避免它。后來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是違反人性的。當運費高漲日進斗金,哪怕是最資深的管理層也很難克制住下單造船的沖動,暴利會蒙蔽人的雙眼。即使管理層看到了風險,股東們又怎會允許公司放棄賺錢的機會。對管理層個人而言,跟風造船也是正確的選擇,大家一起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萬一只是自己看錯,那就很難解釋自己做法的合理性。

     

    2009年、2012年和2016年是新接訂單的三個低谷期,訂單總量都只在2000萬載重噸級別。訂單數量驟減,對于這三個年份參加招聘的畢業生來說,也許就影響了一生的命運。企業不是神仙,他們沒法預估明年的訂單數量,往往是根據當年的訂單來判斷來年是否景氣,來決定招聘規模。筆者不知道歷年船舶專業的就業情況,但我想數據不會騙人,參加這三年秋招的2010屆、2013屆、2017屆畢業生應該是就業形勢最慘淡的幾屆。

    從手持訂單來看,2008年中國造船業的手持訂單達到了創紀錄的2億載重噸,最近三年則穩定在八九千萬載重噸量級。和造船完工量一樣,是腰斬級別的下降。

    從以上數據來看,好的方面就是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已經基本穩定下來。每年完工量穩定在4000萬載重噸左右,新接訂單量也在逐漸接近每年的完工量,手持訂單則是完工量的兩倍出頭,能保證船企未來兩年的生產,算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現狀。

    造船業就是這么一個穩定的行業,想再次爆發只有等下次航運業的繁榮。

     

    下次不知是多久以后。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