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從2018年國家科技獎看各校船舶專業實力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已于前些日子舉行。國家科技獎作為國內級別最高的獎勵,歷來是最難拿的獎項,多少教授、高校夢寐以求。

    筆者盤查了一下,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今年由高校牽頭的國家科技獎勵只有兩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楊建民教授牽頭的“4000米級深海工程裝備水動力學試驗能力建設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哈爾濱工程大學張阿漫教授主持的“沖擊毀傷特性與技術””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專用項目)。

    一軍一民,可以說充分顯示了這兩所學校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實力與專長。這也能解釋為什么上交和哈工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評估是A+,而第三名只有B+。因為在這一學科領域,上交和哈工程的實力確實領先太多。多說一句,大工的C+令人心痛,大工不該是這個實力的。

    網上對上述獲獎項目的介紹隨處可見,此處不再介紹。太高深了,筆者也著實看不懂。筆者只想吹一下二位獲獎的大牛。

    楊建民教授作為上交船建學院的院長,學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已經無須多說。同時,楊教授本身是上海交大82屆的本科生,要知道82屆是中國最牛的一屆學生,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比如說,楊教授的同學中還有幾個在船舶領域頗有名氣的名字:

    胡可一:江南造船總工程師,中國船舶設計大師;

    范模:中海油研究總院首席工程師,中國船舶設計大師;

    吳國雄:倫敦大學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長江學者;

    殷學明:廣州船舶工業公司前總經理;

    ……

    記得之前有一篇船舶界的漢東大學的文章,說的就是上海交大在船舶行業的深厚shi(二聲?四聲?)力。

    本次楊建民教授所獲獎勵,正是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的范模合作完成。昔日同窗,如今又在科研領域聯手合作,也是一番佳話。

     

    說到張阿漫教授,更是神一般的人物。2003年大連理工本科畢業,然后就是開掛一般的人生:3年半拿下博士學位,學校最年輕的教授、最年輕的博導……一系列的之最。得到了這個年齡所能獲得的所有學術上的榮譽。

    作為80后,很有可能又是今年最年輕的國家科技獎第一完成人。

    也許張阿漫教授以后會成為船舶領域最年輕的院士?誰知道呢。

     

    吹了這么久,想表達啥呢。其實很簡單,除了對二位大神的仰視之外,筆者只是想說,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做科研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調劑到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都9102年了,應該沒有主動選的了吧?),走科研之路是一個相對好的選擇。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搬磚,碩士畢業搬磚,博士畢業去研究所搬磚,只有做科研的老師們才能體會到這個專業的優點,因為和國外技術差距大,科研經費多啊。

    更多思考與分析,可關注本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 

    ID maritime_observer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