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從中船澄西接獲福茂集團的訂單說起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作者:周大虎。

    中船澄西又雙叒叕接到訂單了,兩條八萬五千噸散貨船,這次的船東是福茂集團。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福茂集團近些年來第一次在中國船廠下單建造十萬噸級以下散貨船。而福茂集團上一次訂造相同規格的船舶,是在日本的大島造船。


    大虎之前的多篇文章都被批評是在唱衰中國造船業,實非大虎本意。大虎只想如實記錄中國船舶行業的現狀,不盲目樂觀,也不對進步視而不見。福茂集團這次在中船澄西下單,往小了說,是對中船澄西造船質量的認可,往大了說,也是中國造船業進步的體現。


     盡管在2018年的LNG船領域輸給了韓國,大型LNG船舶訂單未得一單,但是在散貨船建造領域,中國造船業的進步是看得見的。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韓國和日本的船東也開始在中國船廠下單造船,比如說日本三井物產在揚子江船廠下單建造82000噸散貨船,韓國長錦商船和北極星航運在外高橋造船下單建造21萬噸散貨船及18萬噸散貨船,韓國泛洋海運在新時代造船下單建造32.5萬噸礦砂船,等等等等。


     擱在以前,這是不可想象的。日本造船廠一向主打散貨船建造,韓國船廠也曾經建造過40萬噸礦砂船,完全具備建造上述船舶的能力,以上提到的船東卻寧愿在中國船廠下單,說明中國的造船業還是有其競爭優勢的。


     不可否認,這是由于中國船廠具有成本優勢。但是成本優勢一直都有,以前也沒見韓國和日本的航運公司在中國船廠下單造船,可見有優勢的不只是成本,還有性價比。至少說明在這些船東眼里,在價格略微便宜的前提下,中國船廠的造船周期和造船質量已經不是那么無法接受。


     造船是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好的技術實力,還需要好的管理水平。LNG船建造領域不敵韓國,主要是因為我國造船業的技術實力不夠。散貨船建造領域能夠吸引日韓船東下單,說明我國船廠的管理水平有進步,對于散貨船這種成熟船型,能夠在成本控制和質量控制上達到平衡。


     問題是,相對于技術優勢,管理上的優勢并沒有那么牢靠。日本船廠的精細化管理至今仍沒有哪家中國船廠追得上,但是日本船廠的競爭力依然在下降。不管怎么精細化管理,不管提出多少合理化建議,造船業中的人力成本都是逐年增長的。


     如果中國的船廠具備日韓同行的員工收入水平,那么沒有一家不會虧損。如果某個國家的收入水平遠遠低于中國,那么這個國家的船廠很有可能能夠在造船成本上戰勝中國同行。這不是危言聳聽,越南的造船業已經慢慢發展起來,如果國內船廠沒法形成自己的技術護城河,越南造船完全可以復制中國造船業的發展道路,從而搶走部分訂單。


     大虎是理工科出身,篤信技術的力量,認為只有不斷在技術上大力投入,努力爭取高附加值船型訂單,才是中國造船該走的道路,或者說是某些大型船企該走的道路。這條路很難,但是必須得走。


     在這方面韓國是我們的榜樣,無論是造船行業現代三星大宇三大船企在LNG船領域的研發,還是三星集團在半導體領域的堅持投入,都是長時間的巨資投入,都換來了令人艷羨的回報。技術壁壘帶來的壟斷收益最可觀,也最難被奪走。


     韓國能做到的,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到。真心期待有朝一日中國造船業能夠憑借技術優勢碾壓日韓同行,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