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大船集團:姍姍來遲,能否攪局LNG船市場?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作者:周大虎。





    大船集團終于要進軍大型LNG船建造市場了。

     

    坦白說,這一天來得太晚了一些。

     

    但是怎么說呢,對于大船集團,建造LNG船最好的時間是五年前,其次是現在。

     

    錯過的已經錯過,能把握的只有現在和將來。

     

    期待大船集團能夠攻堅克難,順利完成MARK III型模擬艙的建造,并能夠順利接單,按期交付,盡快成為我國第二家能夠建造LNG船的船廠。

     

    …………


     

    煽情結束,進入正題。

     

    對大船集團抱有厚望,是因為大船集團絕對具備建造大型LNG船的實力。一家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航母、第一艘VLCC的船廠,絕對有能力建造大型LNG船舶。

     

    時間回到2014年。在這一年,大船集團首次獲得來自天津海運集團LNG船建造的意向合同,最終未能簽訂;到了2015年,大船集團中標APLNG項目2條大型LNG船的建造合同,卻由于擔心虧損而主動放棄。

     

    如果這筆訂單不被放棄,時至今日,大船集團的第一條LNG船差不多應該交付了。有了實船的建造業績,結合近兩年LNG市場的火爆行情,不愁沒有新的訂單。

     

    歷史沒有如果。站在當時決策者的角度上,否決這批訂單也不能說是沒有道理:LNG市場尚未爆發,整個國際市場一年也沒幾條LNG船的訂單。虧錢換經驗,未必能得到足夠的回報,何必要冒著風險踏入這個領域。滬東雖然具備LNG船建造能力,不也是虧錢賺吆喝么?

     

    不能說決策錯誤,只能說眼光不夠長遠。如果說五年前LNG市場還不清晰,那么現在已經很明朗: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市場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天然氣存在著產地和使用地分屬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大陸的問題。管道運輸投資巨大,局限性又強,容易受到政治形勢的影響,相較而言,船運具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隨著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氣體船遲早會成為和散貨船、液貨船一樣的常規船型,現在入場并不算太遲。

     

    當前大型LNG船建造市場的活躍玩家,主要有韓國三大船企現代集團、大宇集團、三星重工,以及國內的滬東中華。考慮到韓國三大船企在LNG船建造效率和技術上都有著一定的優勢,大船集團如果入場,短期內不會具備撼動韓國三大船企的實力,能接獲一些滬東中華無法消化的訂單,擔負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角色,足以令人滿意。

     

    長期來看,大船集團,終將和滬東中華一起,在國際市場上和韓國造船企業正面競爭,搶奪現在屬于韓國船企的肥肉。國內造船業可以放棄小規模的特種船建造市場,甚至可以放棄豪華郵輪建造,但是對于氣體船這一迅速擴大的市場,絕對不應該放棄。

     

    從大船集團自身的角度來說,進軍LNG船建造領域也是必然的選擇。

     

    對于整個集團來說,精力主要放在航母建造上毫無問題,可是軍品只能保證少部分人的生存,集團龐大的民品部門也是要吃飯的。如果大船集團和美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一樣,只建造軍船,那么只需要專注,無需考慮市場,但是大船集團的民品部門和軍品部門一樣有著輝煌的歷史,有著不俗的實力,擁有一批學歷能力俱佳的技術人員,這批人員需要有事情做,也需要高附加值船型帶來的高附加值來養活。集團獨立開發的VLCC船型使大船在民船市場上輝煌了十幾年,如今是時候開發出新的船型來接替它了。

     

    另外,作為中船重工旗下的第一造船廠,豈能令中船集團旗下的滬東中華獨領風騷?南慕容北喬峰才是國人喜聞樂見的結果。

    相關文章鏈接:

    國內LNG船隊運力分析

    反思2018:為何本年度LNG船訂單全被韓國搶走

    分析:為何2018年LNG新造船訂單大幅度增加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