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國內船廠散貨船建造速度比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船舶行業觀察”,作者:周大虎。



    最近幾年的造船業,想賺錢不是那么容易。對于船廠來說,想要賺錢,無非兩個路徑:

     

    一、提升管理水平,盡可能加快造船速度,走量;

    二、提升技術水平,造高附加值的船舶,提質增效。

     

    不能苛求國內船廠技術管理兩手抓,總要以一個路徑為主。目前來看,真正選擇路徑二的船廠很少,畢竟技術升級是一項見效很慢的事情,沒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態,很難做到。

     

    大部分船廠都是以路徑一為主,死磕造船速度,試圖縮短建造周期,來達到盈利的目的。當所有船廠都在以同樣的價格,造同樣的船型,那么誰的速度快,誰也就最可能活下來、活得好,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造船速度體現出的是一個船廠的管理水平,通過對造船速度的比較,至少可以從一個方面看出船廠的管理水準。為此,筆者針對散貨船市場上最常見的82000載重噸散貨船,也即卡爾薩姆型散貨船,搜集了幾大船廠公開發布的信息,對船塢/船臺周期做了一個大致的比較,見下表。筆者精力有限,不敢保證數據完整,也不敢保證全部數據準確,但表內的數據總體上是正確的。

    業內人士知道,造船一般可以分為開工-鋪龍骨-下水/出塢-試航-交船這幾個階段,受制于信息搜集能力,筆者無法找到各大船廠完整的造船節點信息。為了便于對比,只好比較船臺/船塢搭載階段這一個時間周期。 

     

    數據不會說謊。雖然說船臺/船塢周期并不能完全代表造船速度的快慢,有些廠家可能船臺/船塢完整性很高,水下系泊周期很短,總的造船周期未必有船臺周期這么大的差距,但是作為一個核心的指標,基本上能夠體現各家船廠的造船速度。

     

    上述數據最讓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并非民企造船速度一定快,國企在效率上,可能并不遜色

     

    揚子江船業、中船澄西的船臺/船塢周期最短都在五十天以內,可以說代表了國內船廠的最快建造速度。黃埔文沖的最短周期在五十天出頭,也是很好的水平。

     

    中船澄西歷來以散貨船建造見長,在53000載重噸、64000載重噸這兩種船型上都有著非常優異的建造業績,在82000載重噸散貨船建造熱潮自然不會落下。這個建造速度并不讓人意外。能夠處于建造速度第一梯隊,說明中船澄西在管理上有值得稱道得地方,也說明國企體制并不是效率低的理由。央企體制,同樣可以在效率上做得很好。

     

    揚子江船業作為中國效益最好的船廠,其建造速度竟然并不是遙遙領先,說明除了建造速度,其他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利潤來源于高周轉,也來自于成本控制。

     

    黃埔文沖作為一個并不以散貨船建造為主的央企船廠,能有這個速度,說明了管理上有兩把刷子。只要生產管理水平夠好,建造任何常規船型,速度都可以保證。

     

    除卻上述三家船廠,表內其他船廠的船塢周期都在一百天以上,和上述三家差距巨大。

     

    坦白說,這個差距超出了筆者的預期。如果船臺周期久了一倍,船廠還能夠有利潤,那說明船價還有下降的空間。如果造船市場行情繼續這么低迷,筆者很懷疑這些船廠還能否撐得下去。

     

     

    總結:

     

    對于黃埔文沖、中船澄西和揚子江船業這種企業來說,建造周期上的提升空間已經不大,想要進一步發展,只能靠技術升級,建造高附加值船舶。對于韓通重工、金陵船廠這些企業來說,當前在建造周期上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造船速度仍然是當務之急。

     

     

     

    后記:

     

    卡爾薩姆型散貨船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船型,國內能夠建造的廠家遠非上述七家船廠,只是筆者覺得這幾家船廠足以代表國內一線船廠的建造速度。美中不足的是,筆者沒有找到日韓船廠相同船型的建造時間,也未能找到舟山常石、中遠川崎這種外資企業的建造周期,否則數據的對比分析會更有價值。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