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對于油價,全世界好像又樂觀起來了

    當國際原油價格于2016年1月跌破30美元/桶時,機構對油價普遍持悲觀態度,其中高盛、蘇格蘭皇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預測油價將進一步跌破20美元/桶。然而實際的走勢是,布倫特原油價格一路回升至50美元/桶,反彈幅度超過70%。近期,全世界對油價的預期又開始樂觀起來,美國能源局(EIA)近日表示,國際原油價格有望在2017年回升至76美元/桶。回頭來看,機構對油價的預測可能陷入了“連貫性偏見”(Continued Biased),總認為未來會延續當前的趨勢。

    對于過去4個月油價反彈70%,機構普遍的解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由沙特、俄羅斯、科威特以及其他產油國提出的“凍產”協議鼓舞市場情緒;其次是地緣政治因素,委內瑞拉原油產量受國內局勢動蕩、經濟衰退的影響而持續下降,利比亞和尼日利亞接連遭受武裝襲擊,部分輸油管道中斷造成短期原油供給壓力;第三是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森林大火波及產油區,導致該地區日原油產量減少130萬桶;第四是美聯儲加息不及預期,美元走弱支撐油價回升;第五是美國原油庫存的大幅下降;第六是全球原油需求在印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推動下持續增長,國際能源署(IEA)在最新發布的月報中預測,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將達9590萬桶/天,較2015年增加120萬桶/天。

    但目前來看,上述有利因素正在發生變化。首先,由于“凍產”協議流產,OPEC各國繼續保持較高的石油生產水平;其次,中國與委內瑞拉近日達成了新的石油還貸款協議將有助于穩定委內瑞拉國內局勢,利比亞、尼日利亞武裝襲擊得到控制,原油供應將有所恢復;第三,加拿大山火已經控制在兩大油砂產區之外,遠離關鍵油砂生產設施,油砂生產將很快恢復;第四,美國經濟數據改善,加息預期助推美元走強;再加上在國際原油價格回升的情況下,主要產油國之間的份額之戰可能升級,美國原油產量也可能再次增長,近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剛剛觸及50美元/桶,沙特就開始表示要增產。短期來看,隨著有利因素的消失,以及不利因素卷土重來,國際原油價格的反彈很難持續。

    對于長期趨勢,機構近期也比較樂觀,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的主力,在看得見的未來,全球石油消費仍將保持增長,BP預計2035年全球石油需求在交通業和工業的推動下將增長17%;其次,近兩年油公司大幅削減勘探投資導致全球油田勘探活動明顯下降,從而直接影響未來原油市場供給能力。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布的報告,2015年全球原油勘探預算約為950億美元,較兩年前減少43.5%,并且2015年全球發現的石油儲量已經跌至195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英國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表示,如果油田勘探活動不能得到改善,到2035年,國際原油市場將面臨450萬桶/天的供給缺口。

    但我們也應當注意到,近五年全球原油儲采比從46.2年增加至52.5年,全球石油資源仍較為充足;同時,未來技術進步將推動油田探勘開發成本下降和采收率進一步提升,再加上美國頁巖油產量具有較高價格彈性,預計國際原油價格長期上漲幅度將受一定程度限制。

    總的來看,短期內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難有實質改善,國際原油價格反彈將遭受較大壓制;長期來看,原油市場或將面臨供應不足的局面,但考慮到石油儲采比、技術進步、頁巖油產量高彈性等因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幅度可能不及機構的樂觀預期。

    來源: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