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新加坡海工: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新加坡作為全球第三大海工裝備制造國,一直以來在海工市場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市場份額排在中國、韓國之后。在全球海工市場低迷的背景下,新加坡海工企業也遇到了較大的困難。今年1~5月,新加坡海工市場慘淡,出現了訂單顆粒無收的局面。一方面,新加坡海工產業面臨著油價持續下行的壓力,海工市場的回暖難以預期。另一方面,新加坡外勞準入制度的實施,給處于困境中的海工企業再澆一桶冷水。未來幾年,新加坡海工產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內外雙重壓力下,新加坡海工企業反應迅速,采取降低成本、多元發展、提升能力等一系列措施,積極應對挑戰。

    市場持續下行  新接訂單量少

    新加坡海事工業協會(ASMI)的數據顯示,2015年新加坡海事業總營業額為147.3億新元,其中海工板塊總營業額為95.7億新元,同比減少14.5%。修船營業額為48.6億新元,同比減少11.8%。自2008年海工板塊營業總額首次超越修船板塊以來,海工板塊在新加坡海事業務中占比持續提升,占據重要地位,2015年,海工板塊營業額占海事營業總額的64.97%,基本與2014年持平。

    自2016年年初以來,新加坡海工企業仍然面臨巨大壓力。克拉克松的數據顯示,2016年1~5月,新加坡沒有海工訂單成交,截至5月底,新加坡海工企業手持訂單57座/艘,價值合計14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手持訂單數量和金額連續5年出現下降。

    新加坡吉寶岸外海事和勝科海事因鉆井平臺訂單延期交付,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大幅下滑,其中吉寶岸外海事營業收入8.18億新元,同比減少57.6%;凈利潤為9499萬新元,同比減少53%;勝科海事營業收入為9.18億新元,同比減少29.6%,凈利潤為5500萬新元,同比減少48%。

    外勞準入制度實施   海工用人受到限制

    除了海工市場本身對行業造成的下行壓力外,新加坡海工企業還面臨著外勞準入制度帶來的多重限制。根據新加坡勞工部的最新規定,海事行業的雇傭人員只有滿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從事相關工作,這些要求包括雇員國籍、配額要求、安全培訓等。

    國籍方面,新加坡勞工部將可以所雇傭員工的國家和地區分為四類,分別是馬來西亞、中國、非傳統地區、北亞地區。其中非傳統地區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北亞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澳門、韓國、中國臺灣。

    新加坡對于國外員工還提出配額限制,要求每雇傭當地一名全職員工,可以雇傭4.5名國外持證勞工,并且對于外籍員工還需征收一定稅款。對于員工能從事行業,該制度也有明確限制。持有員工準入證的員工只能在船廠范圍內工作,并且對于北亞地區和中國的員工,勞工部要求只能要求其從事特定的崗位。

    安全培訓方面,海事行業從業人員必須參加船廠安全指導課程或海事行業作業場所安全健康課程,工作經驗在6年以內的員工,每2年參加一次安全課程,工作經驗在6年以上的每4年參加一次。

    根據新加坡財政部最新消息,由于海事行業持續低迷,新加坡政府已經決定凍結海事及加工業外勞稅一年。這一政策的公布雖然對新加坡海事企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一些海工企業還是開始辭退海外員工以避免勞動力成本上升。

    轉型升級應對挑戰

    控制企業規模,積極壓降成本。現階段,控制好企業規模,在總收入下降的同時管理好成本是新加坡企業應對危機的重要策略,新加坡企業主要通過裁員、降薪等多種方式降低成本。繼2015年裁減1.39萬名員工之后,2016年吉寶岸外海事在全球范圍內繼續裁員約2800人,其中新加坡本地裁員500人,海外船廠裁員2300人。勝科海事在人員管理方面,投入更多人力在非鉆井業務上,減少鉆井業務的人力投入,勝科巴西船廠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裁員。Otto Marine則采取降薪的措施以控制成本,管理層的降薪幅度高達20%。

    尋求多元發展,大力開拓市場。在油氣行業十分低迷的形勢下,新加坡企業積極關注石油及天然氣行業以外的機遇,謀求多元發展。例如,吉寶岸外海事利用其海工裝備方面的技術優勢,發展電力、海水淡化等非油氣裝備業務,以及向液化天然氣(LNG)產業鏈下游延伸,已獲得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頒發的LNG加注許可證。吉寶岸外海事旗下海工技術研發部門OTD與無人機檢驗服務商Sky-Futures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為客戶提供海洋工程裝備檢修服務,OTD主要負責項目的管理、設計和修理工作。

    此外,一些中小企業開始利用在海工建造領域形成的優勢向船舶建造領域轉型。新加坡海工船建造商Otto Marine開始進軍油船領域,并與印尼某國有企業簽署1艘6500載重噸成品油船建造合同。根據克拉克松官網和該公司官網數據顯示,Otto Marine之前一直專注于海工支持船的建造和運營,其在印尼的船廠以建造三用工作船、平臺供應船為主。

    抓住市場機遇,專注能力提升。新加坡企業認為海工市場將長期處于長期低迷之中,但對行業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在此時期一些企業選擇持續提升研發設計能力,靜待市場好轉。今年3月,勝科海事以5254萬新元(約3800萬美元)收購挪威GraviFloat公司,以提高設計能力。吉寶岸外海事通過其在美國的子公司完成了對Cameron海工部門的收購,提高其設計和市場售后服務能力。英國勞氏船級社(LR)與新加坡吉寶岸外海事組建聯合研發團隊,結合LR的NewWave仿真技術和吉寶岸外與海事的半潛式平臺模型實驗數據來建立數值波浪水池,對半潛式平臺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進行預報,以改善半潛式平臺的安全性和運動性。此外,吉寶岸外海事還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及MHWirth簽署投資者協議,三方將在俄羅斯建立合資公司,作為當地海上鉆井平臺設計與研發中心。

    來源: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經濟研究中心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