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遠海運335米箱船與巴拿馬新船閘觸碰船殼破洞




    上個月的26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運營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輪(MV COSCO Shipping Panama)成為史上第一條正式通過新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的船舶。



    中遠海運巴拿馬輪資料,資料來源:船訊網

    可是,據國外媒體報道,據開通儀式過去還未滿一個月,其下的另外一艘船舶又“成功”的拿到又一個第一,第一條在通過新閘門時與其發生觸碰事故的船舶。




    新非洲輪資料,資料來源:船訊網

    這條“幸運”的船舶就是中遠海運旗下的另外一艘8500TEU的“新非洲”號集裝箱船。(從船訊網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到新非洲輪比巴拿馬輪要長一些,但是船船寬相對更小。102379dwt,2008年建造)其在當地時間上周四的下午準備通過新巴拿馬運河在大西洋一側的Agua Clara閘門時與該閘發生了觸碰,據稱,該船的船殼在碰撞過程中遭到了損壞(如圖清晰可見船殼已經破洞),但是好在閘門只是輕微損壞也沒有影響到其他船舶的通行。

    事故發生后,運河管理當局表示,這是自今年6月份新運河(新閘門)正式開通以來的第一起類似的事故,其也正在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事故的具體原因。

    根據船訊網衛星AIS信號顯示,截止發稿,該船仍在大西洋側錨地拋錨。


    先前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以下簡稱ITF)委托一家第三方的評估機構對即將開通的新巴拿馬運河做出的研究報告(于上月28日在巴拿馬城發布)顯示,巴拿馬運河新閘門的存在安全性問題!!

    基于通過使用一個新船閘的縮尺模型,一艘典型的新巴拿馬型船(neo-panamax)以及兩艘拖船在各種環境條件下操縱一個模擬器進行情景模擬而從中得出的數學結論。不同于現有的船閘——使用小火車(Locomotive)引導船舶進出船閘,而新船閘則將使用拖船,船首船尾各一艘協助船舶通過船閘。另外兩艘拖船(總共四艘拖船)則將在船舶進入運河時以及接近船閘時使用。

    閘尺寸太小,對安全操作極為不利

    閘內沒有設置可供拖輪在因為(人為操作失誤,信息傳達錯誤,斷纜,主機失控等)多種緊急情況下的庇護場所。

    纜樁安全工作載荷不夠

    在船閘操縱性方面,船舶控制性在這一地理區域中出現的一般環境條件下均有所降低(簽約方提供的數據)。主要原因就是拖船功率低以及必要的系樁拉力低。在較為理想的環境下,情況較安全;

    該研究建議進行一次完全的風險分析,提供特殊培訓以避免出現任何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者環境污染。

    隨后運河管理當局隨即對該報告做出了否定和不認可的態度,認定該報告不具備科學性。

    當時信德海事就在文中提醒到,考慮到ITF的報告也不是全無道理,另外COSCO SHIPPING PANAMA輪的長度也達到了300m(雖然該運河通航長度船東最大LOA位366m),雖然新閘有所擴大,但是新運河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運河,其還有一大部分是與以往舊運河是重合的,更大更多的船舶通過,對引水員以及運河當局的管理及應急能力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另外考慮到近來該運河一直還處于“缺水”,限吃水狀態。安排好航期,提前于運河當局做好溝通協調準備工作, 提前到達多做測試,應該成為近期中遠海運集團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畢竟萬眾矚目不是小事。

    新非洲輪事故的具體原因現在還不得而知。

    誠然,老運河(老閘門)的時候,傳統的巴拿馬型船舶通過閘門的時候也是經常會有擦碰情況的產生,通過閘門的朋友們都知道,船閘內兩壁都有各種船舶的船殼油漆在上面。但是根據ITF的這份報告,考慮到新閘門取消了以前船閘上的“小火車”而改用了一前一后兩拖輪拖拽的模式,其對船舶的橫向移動控制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在此提醒各位海員朋友,尤其是第一次通過新運河的各船一定事先做好準備功課,確保此類事故不在發生。也希望真正通過新閘門新運河的大副船長等能就此談談自己的經驗和看法,供大家交流學習。

    來源:信德海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