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韓國第一大、全球第七大海運企業韓進海運,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而這樁可能發生的破產案,或許只是新一輪海運企業破產潮的開端。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分析師曾預測,航運市場或將進入自1980年以來最暗淡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一個較差的經濟環境正在形成,當制造商捕捉到了消費者逐漸減緩的需求后,會相應減少庫存和生產,很快,這種變化就會直接表現在訂單上。全球經濟的衰退將直接影響處于經濟行為下游的運輸業,并使其陷入困境。
早前,我們已經經歷了一輪航運企業破產潮。大連威蘭德、丹麥Copenship、韓國大波航運和日本第一中央汽船株式會社等一些原本風光無限的行業先鋒,陸續走上破產之路。而一些企業即使還未破產,也只是在忍痛苦苦支撐。航運嚴冬或將深度延續,我們不能肯定,誰將是下一個。
海運嚴冬確實受經濟周期因素的影響,但因經濟周期因素而形成的經濟不景氣,并不是海運企業走不出低谷的主因。破產潮的深層次原因,是整個社會的科技革命。
當前,以可再生能源、大數據、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加快催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而這個變革可能會對傳統海運企業帶來致命影響。同時,技術革命也將對海運業產生沉痛打擊。海運業更多依賴的是信息不對稱和批量運輸形成的低成本,但技術革命帶來的理念變化將摧毀這些傳統海運業賴以存在的基礎,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強,批量大宗運輸需求面臨時代性下降;去中心化和分享經濟要求海運業延伸其產業鏈,以適應其他產業轉型帶來的需求變化……
在這一關鍵的轉折期,不順勢而為的企業,就會被淘汰,而破產只是這一時代驟變的小小前奏而已。
來源:中國航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