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從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傳來消息,我國首個可為國際航運船舶加注液化天然氣(lng)的項目——舟山液化天然氣接收及加注站項目,在浙江省舟山島東北部海岸開建。這也是我國首個可在公海為國際航運船舶加注LNG的供應基地。
據了解,2016年,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及其企業在lng動力船發展方面邁開大步,甚至有業內機構宣稱,LNG動力船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如今2016年已近尾聲,雖然不論是在LNG供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LNG船舶建造、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但LNG動力船的發展離此前的規劃及期許還有很遠的距離。
成果可觀,但未達到預期目標
我國剛剛開建的舟山液化天然氣接收及加注站項目計劃于2018年6月完工,一期工程LNG處理規模將達到每年300萬噸。項目建成后,不僅可為在途國際航運船舶提供加注服務,也可為我國航運業主動融入國際清潔燃料“俱樂部”創造條件。也是在今年10月左右,交通運輸部發布《內河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設計規范》(試行)。該《規范》為強制性行業標準,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可以說,我國一直為推動LNG在船舶領域的應用不遺余力,僅在今年一年就推動了多個項目的實施。
LNG有著“未來燃料”的美譽,在作為船用燃料方面也越來越受歡迎。研究表明,使用LNG燃料能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近9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30%,硫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正是由于LNG完美的環保性能,世界各國均大力發展LNG動力船舶。我國通過提供資金補貼等優惠政策,開展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加強LNG加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力推LNG動力船發展;美國及歐洲國家也實施了相關項目,并通過成立私募基金的模式為LNG動力船的建造提供資金。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LNG動力船的技術突飛猛進,建造成果也十分可觀。全球首艘LNG動力集裝箱船已于去年10月交付,這是當時采用LNG動力的世界最大貨船;全球首批LNG動力豪華郵輪正在建造,嘉年華集團訂造的4艘超過18萬總噸的LNG動力郵輪將采用混合動力主機;全球最大LNG動力平臺供應船“Rem Eir”號已于2014年11月交付;全球首艘LNG動力散貨船由Ferus Smit船廠建造交付;全球首批LNG動力集裝箱/滾裝船已于2014年10月開建,該型船長達219.5米;全球首艘LNG動力鉆探船完成概念設計;船長104米的“Scheldt River”號正在建造,建成后將成為全球首艘既能使用LNG又可使用燃油推動的疏浚船。今年9月29日,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為挪威船東歐洲聯合汽車運輸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40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成交付,該船總長181米,是雙燃料船中的“大塊頭”,創造了LNG動力船界的新紀錄。
在目前投入運營及在建的LNG動力遠洋船中,數量最多的是車客渡船、平臺供應船(PSV)及集裝箱船。此外,氣體燃料發動機已應用于各類海工設施,如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等。此前DNV DL預測,2016年全球使用LNG/燃油雙燃料的船舶占比將達10%,到2020年使用LNG的新造海工支援船(OSV)占比將達50%。目前全球船舶約5萬艘,但2016年使用LNG動力的遠不足5000艘,可見LNG動力船的發展遠不如預期。
由于環保形勢的日趨嚴峻,我國近年來主要推進內河水域船舶的LNG應用。我國提出,到2020年,全國主要內河水域的普通貨船和客船、港作船和工程船等船舶應用LNG得以推廣,危險品船、沿海客船和普通貨船試點示范項目穩步開展,遠洋運輸船舶的試點工作啟動,內河運輸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達到10%以上。交通運輸部2014年公布的《水運行業應用LNG首批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提出,至2016年年底的2年間,將建造979艘LNG動力船,建設十余艘(座)LNG岸基(水上)加注站。其中,京杭運河江蘇段示范區和安徽皖江與巢湖示范區新建的LNG動力船數量最多,均為300艘。現在已近年底,目前來看,這一目標難以實現。
消除障礙,期待更多示范效應
國際海事組織(IMO)于2011年7月通過了MARPOL附則VI,要求到2020年,船舶燃料油含硫量必須低于0.5%,其中進入波羅的海、北海和北美沿海水域、加勒比海的排放控制區(ECA)的船舶,2015年燃油含硫量必須低于0.1%;氮氧化物排放分3個階段控制,到2016年進入ECA的船舶全部實施Tier Ⅲ標準,排放量相比Tier Ⅰ 標準降低約80%。要滿足這一規定要求,船舶采用LNG動力是最佳選擇之一。目前,發展LNG動力船舶還有一些瓶頸需要突破,包括LNG加注基礎設施不完善、商業模式有待成熟、建造成本過高等。
為消除這些障礙,許多國家制定了政策,采取了措施。韓國組建了LNG加注協會,成立了包括三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在內的“韓國LNGBunkering產業協會”;新加坡與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希望將新加坡港建設成為亞洲LNG加注市場的中心樞紐;日本啟動LNG加注可行性研究項目,建設日本LNG加注樞紐;歐盟通過法案,在歐盟成員國的139座港口內投資建設LNG加注船需要的配套設施;中國LNG動力船、加注躉船、加注船的法規和規范均已***,基本涵蓋了LN***上應用價值鏈。相關產業政策的完善,財政補貼的支持,《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等更嚴厲的環保措施的實施都將極大地推動中國LNG動力船和加注行業的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除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外,LNG動力船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示范效應。只有現實中有更多成功的案例,才能直接激發船東建造LNG動力船的熱情。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個大型相關企業在實施LNG動力船項目。近日,一個名為“SEA/LNG”的大聯盟正式組建。該聯盟由國際知名船東、船廠、船級社、設備制造商、港口運營商和能源巨頭聯合組建,成員包括嘉年華集團、DNV GL、GE船舶、GTT公司、勞氏船級社(LR)、三菱重工、日本郵船、鹿特丹港、殼牌下游、ENGIE公司、ENN集團和瓦錫蘭公司。它們將通過資源、數據分析和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共享,支援和加速LNG燃料在船舶行業的應用。此外,全球三大重量級公司——卡塔爾液化天然氣公司(Qatargas)、馬士基集團和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也于近日就發展LNG作為船用燃料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馬士基宣布,將和Qatargas與殼牌公司開展LNG船用燃料項目。此前,阿拉伯輪船也與殼牌公司及Qatargas簽訂類似備忘錄,計劃斥資23億美元用于LNG動力新造船及相關項目。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些項目進展順利并取得成效,那么將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LNG動力船領域,從而極大推動其發展。
- 2023年07月12日
-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