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彩虹魚”挑戰全球最深海溝成功

    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3臺全海深著陸器,在西南太平洋成功下潛到10890米深度,挑戰全球最深極——馬里亞納海溝成功。


    記者今天獲悉,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3臺全海深著陸器于本月27日,在西南太平洋成功下潛到10890米深度,挑戰全球最深極——馬里亞納海溝成功。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全海深無人深潛器技術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同時擁有無人深潛器和多臺著陸器協同作業能力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考屬于民間行為。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中心、彩虹魚公司組建的科考隊受巴布亞新幾內亞企業邀請,乘坐“張謇”號科考船前往該國海域進行環境評估調查。在去程中,他們完成了此次壯舉。


    圖片說明:許云平(左)與崔維成討論2號著陸器獲得的馬里亞納海溝沉積物樣品。

    上海海洋大學深淵中心主任崔維成教授介紹,此次科考活動主要是對西南太平洋的幾條6500米以下深淵海溝開展系統性科學普查和深海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從今年12月至2017年2月,共歷時三個月。12月27日,科考隊在西南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區域進行科考作業時,利用自主研制的3臺萬米級著陸器,在萬米深度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考察作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10890米。通過深潛,他們獲得了非常珍貴的萬米深淵宏生物、海水樣本和影像資料。同時,此次海試驗證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3臺萬米級著陸器完全達到設計目標,具備了在萬米海深開展系列科考作業的能力。


    圖片說明:3號著陸器采集到了馬里亞納海溝足類深淵宏生物。

    科學界把6500米深度以下的海洋區域稱為深淵,這是人類在地球上尚未開發的區域之一。上海海洋大學深淵中心教授許云平說,深淵區存在人類未知的海洋生態系統,對深淵區域的無知,會妨礙人類做出正確的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決策。因此,盡快開展深淵海溝探索,增加對海溝生態系統的了解,在陸地資源日趨枯竭,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即將到來的今天,具有前所未有的迫切性。


    圖片說明:1號著陸器在10890米深度拍攝到的生物聚集畫面

    人類探索深淵區,需要海洋高技術裝備的支撐。崔維成說,全海深著陸器、無人深潛器和載人深潛器是科學家十分期待的深海科考裝備,但由于技術和資金上的挑戰,目前國際上非常缺乏。美國、日本、英國曾研制出全海深無人深潛器和著陸器,但現在可用的已很少。如今,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3臺全海深著陸器和1臺全海深無人深潛器海試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全海深無人深潛器技術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同時擁有無人深潛器和多臺著陸器協同作業能力的國家,可以為全球科學家開展深淵海溝的研究作出貢獻。


    圖片說明:考隊員齊心協力將2號著陸器回收至甲板。

    以“彩虹魚”載人和無人深潛器為核心的作業平臺,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海深“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為中外海洋科學家持續、系統地開展深淵科學研究搭建一個公共平臺。“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由一條5000噸級科考母船“張謇”號、一臺萬米級全海深載人深潛器(HOV)、一臺萬米級全海深無人深潛器(ARV)、三臺全海深著陸器組成。這個實驗室能夠對全球26條6500米深度以下的深淵海溝進行系統性科學普查,獲取海洋大數據、深海生物、微生物資源樣本,建立深淵生物DNA數據庫,帶動一系列深淵生命科學研究的開展。

    來源:上海觀察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