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停靠在廈門海潤碼頭的10萬噸級“長榮長博號”貨輪停止了船上燃油發電機的運轉,改用來自廈門港岸上的高壓電源。這是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船舶岸電系統項目的首次成功啟用,也是福建省內首個成功并網連船運行的高壓船舶岸電項目。
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于2013年完成集裝箱港口資源整合之后,控股的廈門港務控股集團馬上組建環保課題攻關隊伍,著手龍門吊“油改電”、堆場LED照明改造、船舶岸電、太陽能應用、拖車LNG改造、港區污水泵站和管網改造、船舶油污監控系統等一系列“綠色港口”項目的建設與研究。
高壓船舶岸電系統屬于“油改電”項目,它是適應港口繁忙的營運要求、實現港口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是建設“綠色港口”和提高碼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集裝箱碼頭集團高壓船舶岸電系統共投資1200萬元,覆蓋海潤碼頭2個15萬噸級深水泊位,能夠滿足各種船型用電需求,實現船電與岸電的無縫切換。
據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副總經理林致來介紹,高壓船舶岸電系統在海潤碼頭的成功啟用,實現了船舶停靠期間污染零排放,并大幅降低船舶發動機噪音污染,解決了港口與港口城市綠色環保之間的矛盾。
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到2020年,廈門一半以上的集裝箱碼頭都將使用岸電系統。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副總經理蔡思偉表示,在未來,集裝箱碼頭集團將進一步整合內部資源,把海潤碼頭船舶岸電系統作為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三港建設之一,即“綠色智慧港”建設的里程碑,并結合廈門港各碼頭實際將船舶岸電系統復制推廣到廈門港各碼頭中,充分發揮規模效應,進一步突出自貿區特色,先行先試,提升廈門港口服務能務與水平,增加廈門港口競爭力。
“當前,我國港口的生產規模快速增長,港口生產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規模也相應增大,如果像發達國家或地區要求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港口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排放量將大大減少。”在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高壓船舶岸電系統啟動現場,廈門市港口管理局副巡視員林建寧說。
記者了解到,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高壓船舶岸電系統的成功啟用,也是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積極參與電力改革的一個側面。無獨有偶,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旗下港務電力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13日獲得了自福建省售電側改革后,由福建省能源監管辦公室頒發的第一本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從而擁有了配售電業務資質,可謂“雙喜臨門”。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