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國海運老領導——李紹德:“拆船補貼”恐難再續


    “‘拆船補貼’政策已經延續了一次,還要繼續延期難度比較大,當下航運和造船企業還是應該立足于抓緊時間把政策充分運用好,做好瘦身健體、體質增效工作。”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董事長李紹德接受《中國船舶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紹德提及的“拆船補貼”政策即《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該政策于2013年12月發布,原定2015年年底到期,鼓勵拆解達到一定船齡的中國籍老舊船舶,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報廢更新的船舶給予補貼,補助資金在完成拆船和訂造新船后分兩次發放。

    “2015年,我專門寫過一個提案,希望政府延長‘拆船補貼’政策。后來該政策延長了兩年。” 李紹德表示,“拆船補貼”政策是從航運業、造船業發展長遠考慮的正確之舉,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通過調結構的方式淘汰老舊船舶、化解運力過剩矛盾、改善需求結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讓骨干船企贏得了訂單,穩定了生產經營,推動了產品結構升級。

    不過,據記者了解,該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訂單平均價格較低,影響船企單船毛利率等。為此,不少骨干船企建議,該政策能夠在延續的同時,也考慮給船企增加一部分補貼。

    李紹德表示,航運業是經濟貿易的延伸,經濟下行,海運貨運量下降,航運企業和造船企業必然會受影響。但也應該看到,這也給航運企業、造船企業帶來了調整結構的機會。未來,不論“拆船補貼”政策是否延續,中國的對外貿易主要還是依靠海運來實現,航運企業和造船企業都要主動根據海運貨物需求的變化,推進船型升級。

    當前我國煤炭、鋼鐵等行業去產能步伐不斷加快,這對干散貨運輸市場必然會產生影響,散貨船的需求會產生變化;另一方面,國家對清潔能源需求的提升,也會使得LNG船的需求隨之變化。“這就需要航運企業和造船企業積極研究、加強預判、主動適應、加快調整。”李紹德建議,航運、造船兩大行業的主要企業,應該建立交流協調機制,可以嘗試每半年對市場進行一次前瞻性分析,這對航運企業和造船企業攜手建設航運強國和造船強國都會有利。

    李紹德同時坦言,今年年底“拆船補貼”政策到期之后,還想繼續延續的難度比較大,航運企業和造船企業應該做好瘦身健體和提質增效,抓緊時間把政策充分運用好。

    李紹德提到散貨船、LNG船的需求變化具體為何?從去年航運市場的運力、海運量變化上,您應該能捕捉到不少信息。

    來源:《中國船舶報》兩會前方報道團隊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