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蛟龍號“胞弟”702所進行水池試驗




    昨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無錫再次成了央視關注的焦點。昨天上午,“蛟龍號”的胞弟——4500米載人潛水器開展了全流程水池試驗。央視新聞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對試驗進行了同步直播。

    “蛟龍號”作為我國第一個載人潛水器,曾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下潛到5000米和7000米的深度,驚艷了世界。蛟龍號的問世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而目前,國際上能進入深淵作業的載人潛水器,僅有日本的深海6500米和我國7000米級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的胞弟——4500米載人潛水器昨天登場,不過他的首秀不是在海里,而是在中船重工702所的水池中,進行水池試驗。

    自主研發設備占95%

    中船重工702所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說,自從有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自己就習慣稱呼他為“蛟龍4500”,作為“蛟龍4500”的設計師,老大“蛟龍號”的副總設計師,胡震對哥倆的身高、體重等各方面都是門兒清的,他說,兩人總體看算基本相當。蛟龍4500有20噸重,長度有8米,高為3.5米,寬度是3米,一次可以下去3個人,中間是駕駛員,兩邊是科學家。

    不過,胡震認為,容貌上他們兩個還是比較好區分的,特征明顯。蛟龍號基本上是一個圓柱體,到了4500米潛水器變成了立起來的橢圓體,這樣有利于下潛和上浮速度的加快,這也會留給海底作業的時間更長一些。

    盡管塊頭上蛟龍4500和老大哥“蛟龍號”比起來相差無幾,但是為什么下潛深度明顯“縮水”了呢?據了解,蛟龍號是我國第一臺潛水器,當時出發點就是為了突破技術,到了4500米潛水器的時候,我們更傾向面向用戶、面向實用,經濟性、可為性和實用性上考慮的更多了。

    胡震介紹,蛟龍4500我國自主研發的設備占到了95%左右,全部是國家自主研發和攻關突破的。像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球殼從鈦合金材料,厚板軋制,到加工工藝、檢測整個都是我國自主技術。4500米潛水器的成果將來肯定是用到我們國家11000米潛水器上,就是要到全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深淵那的。

    胡震說,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次的水池試驗,外表看只是泡了個清水澡,而實際上卻起到了“試車”的作用,整個系統的調試將通過水池試驗來完成。

    胡震表示,蛟龍4500將在7月進行海試,預計年底交付中國科學院。而且還透露說,這次蛟龍4500的駕駛員會有2名女性,他們都來自科學院,和男生比較起來,女性會更細膩,會更注重細節。

    由于大哥蛟龍號名氣太大,作為小老弟,蛟龍4500究竟該有怎樣的大名已經成為了各方熱議的話題,胡震說,或許最終的名字是由網友來決定。

    來源:人民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