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2035,我為全球船舶市場拍照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決定許多人命運的重要一環過去了,長大了也許才明白,人生就是打怪升級,怪獸越來越大,打敗后你的積分也越來越高,顯然近年來船廠的打怪被動選擇的是HARD模式。

    一年一度的國際造船專家預測會也結束了,在美麗的哥本哈根,來自歐洲、韓國、日本、中國的行業協會及企業的30余名船舶市場分析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相關官方的報道已在行業協會和中船工業經研中心的微信公眾號發表,在此不再贅述。我就個人的感觸,與大家做個分享。



    就好像是今年某市的高考作文題目“2049,我為共和國拍照”,這次會議的主題是,“2035,我為全球船舶市場拍照”,也就是各方給出的預測側重于中長期市場需求。

    暫且不談各方預測的結果,從與會代表的人數就能看出各國的造船體量和造船景氣程度,似乎每月一期的各國造船景氣指數得以印證。



    韓國代表團僅來了兩位,企業代表無一到來,八個議題兩人輪番上陣,在提問環節中被“狂轟濫炸”,從人數上看就能得知韓國船舶產業正經歷血雨腥風;中國代表團共有九位,來自于行業協會、中船工業經研中心和中船重工經研中心,在愈是困難的今天,行業協會和兩大船舶產業智庫的作用越能體現;日本代表團僅次于中國,其穩定的陣容和專業的研究能力是日本船舶工業多年來實力的沉淀,其國際化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歐洲自是主場,出場人數不在話下,而且他們天生的樂觀、語言的優勢和豪華郵輪市場的景氣使他們的笑容里透出“詭異的光”。(作者注:詭異的光是指他們的自信)

    [size=1em]會議預測標的選擇的是新造需求,此概念不同于未來交付預測和新船訂單,而是一個相對理論化的預測標的,理論上是海運貿易需求增加引起的船隊運力需求與船舶拆解帶來的替代需求之和。盡管船市風云變幻,但對于新造需求這一標的的預測卻使得專家預測變得100%靠譜起來,當新船實際成交量或交付量高于新造需求預測量時,我們就可以說船東過度投機會造成市場的復蘇進一步延期,而當低于預測量時,我們又可以說船東過于謹慎使得新船訂單量低于新造需求預測量,盡管是個討巧的預測標的,但放到中長期來看,卻又是可以為企業經營提供重要參考價值的預測標的。



    盡管在股市上當“市場普遍認為”時意味著指數已到拐點,但在船市預測時,“普遍認為”卻極大可能成真,“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全球經濟及海運貿易模式正在發生巨大調整,主要體現在“本土制造、本土消費”向更多工業化國家擴散,共享經濟和循環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呈現加速趨勢等方面。這些因素均將抑制國際海運貿易量增長和新造船市場需求。”這段話已經為未來市場定調。

    往年預測結果中未來一定會更好,船隊整體需求一定會增加的情景盡管依舊,但中國提出的部分船型實際需求是0論、拆船概率論,日本代表對散貨船隊未來增長是負論,從水平上是高于其它國家的增長論,但感官上卻讓人難以接受。中日韓三國造船景氣指數已都處極度不景氣區間好久,預測結果如此,何時才能重返景氣呢?



    同樣日本對于LNG、LPG船的預測,未來五年氣船新船需求在高位,但2020-2035年市場將較為萎靡,這與韓國每隔五年上一個臺階的氣船預測論唱起了反調,日本的預測無疑讓韓國船廠很扎心。預測的結果分船型、分國家,內容眾多,在此不能一一展示,詳情請咨詢我們。

    哥本哈根的街頭也有基礎設施建設,但已不是大范圍、高速度的新建,當帶動全球貿易增長的我國經濟開始轉型時,部分船型可能真的需求難以提振了;存量經濟將越滾越大,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習慣的增量經濟將不再,船企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是必然。



    吐槽一下,歐洲人在會議材料上的準備按國家分類不能適應與會者按演講順序的分類,而當輪值由中國協會主辦(四年一次)、中船工業經研中心和中船重工經研中心輪流承辦(八年一次)時,我們提供的材料更能符合與會者的需求,這也是服務型制造的重要體現,當我們船廠的服務意識提升,同時技術大幅提升時,勝利將會屬于我們!

    時間,是船市最好的解藥,就像各國預測一樣,船舶拆解量在2030年—2035的高峰將是新船需求的高峰,但最重要的是2020年這幾年能否活下去,如果各方預測成真,全球產能將會進一步下降。

    哥本哈根街上諸多的教堂是很多人丹麥人信仰的地方,我國很多船舶產業各方的信仰應當是技術和商業模式,只有領先的技術(大產業鏈)和合理的商業模式才能使得我國船舶產業改變只賺吆喝不賺利潤的情狀。

    2035,我為全球船市拍照,中國的各大、各色的船廠,希望你們的身影出現的比例最高,笑容最精彩。


    來源: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作者:譚松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