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8-22 13:26 編輯
近來韓國造船業陷入各種危機,好不容易出現了重量級大訂單,但大塊肥肉卻被中國造船公司吃進肚里,令韓國業界倍感惋惜。
韓國《亞洲經濟》8月21日報道,造船業界20日消息稱,近日中國兩家造船廠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CGM)簽訂了9艘2.2萬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每艘價格最高可達1.6億美元(約合1826億韓元),訂單金額共計1.6438萬億韓元。
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顯示,這些船只要求同時具備傳統廉價丙級鍋爐油(bunker fuel oil C)和環保燃料液化天然氣(LNG)驅動系統,屬于雙燃料(dual-fuel)系統的高附加值船只。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SC)下屬滬東中華造船公司將建造其中的5艘,剩余4艘交由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負責。
滬東中華造船公司和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大家聽起來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它們建造的項目卻是名揚海外的。
著名的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上海證券大廈、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廈等都是由滬東中華造船公司建造的;而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則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此前,達飛海運集團就在其訂造了當時最大的1.8萬TEU集裝箱船,并已于2015年接收了新船。
無論從資質還是競爭力來說,中國的造船公司都是相當不錯的。
據悉,此次訂單是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船訂單,截至目前,最大的集裝箱船是三星重工業于去年5月建造的2.1413萬TEU船舶。現代重工業、三星重工業以及大宇造船海洋也參與到此次訂單大戰當中,國內業界認為現代重工業獲單可能性較大,然而結果超出韓國業界預期,中國將韓國嘴邊上的肥肉搶走。
圖為現全球最大集裝箱船“東方香港號”
韓媒援引專家分析認為,價格優勢使中國能夠成功獲得該大型訂單。韓國國內大型造船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雙燃料系統船舶造價早在1年前就已漲至1.75億美元,雖然輸給中國很可惜,但這么低的價格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韓媒稱,雖說中國大打“價格牌”,但就造船產業整體技術實力而言,中國已與韓國相差無幾。據韓國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2-3年間,中國企業就可能趕超韓國。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