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10艘新船訂單,散貨船“抄底”繼續

    最近,TORM航運前任CEO  Klaus Kjærulff就與 經紀公司Fearnley一位名為Jan Lund的經紀人以及另外一位名為Jan Bech Andersen的投資人組建了一家名為Vincent Shipping的航運公司,開啟雄心勃勃的干散貨船隊建設計劃,并且已經購買了第一艘船。

    10艘新船訂單產生!

    這還不是最“瘋狂”的。

    如上文所介紹到,PB 表示對未來預期樂觀并將購買更多的船舶,但因為現在雖然有復蘇的跡象,但是市場供求需求關系仍有待改善,并不需要更多的新運力加入,所以不會訂造新船。

    但是有些具有不同經營策略的船東卻不這么想。近日,有消息確認日本最大的私人船東Nissen Kaiun為了擴大自己船隊規模,近日下單在日本多家造船廠訂購了10艘kamsarmaxes,85,000-dwt級別的散貨船。

    據知情人士介紹,這一批新訂單將在2019年-2020年期間交付,每艘費用估計大約為2700萬美元,總計也就大約為2.7億美元。這10艘船舶將被分配給多家日本船廠。

    雖然該公司高層拒絕就這一批訂單做出評論,但是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船廠高層確認他們正在為這家船東建造其中幾艘船舶。

    一位日本航運人士介紹到,目前船價相對較低,作為少數幾件還握有現金直接的日本船東Nissen 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這是最好的時機!新造船價格現在非常的便宜,而Nissen背后也有強大的銀行以及投資公司做后盾。”

    目前成交價格并未得知,但是由于該船將按照IMO Tier II標準建造,業內人士估計大約為每艘2700萬美金。

    Nissen 一般不自己經營船舶,而主要是租給日本國內外其他航運公司運營。而根據VesselsValue數據庫顯示,不包括本次傳聞中的10艘訂單,該公司還有40條船舶在建,而該公司已經運營著大約118艘船舶。

    上述新船訂單中包括:2艘VLCC,6艘aframax油輪,8艘MR型,2艘handy化學品船,4艘冷藏船,2艘VLGC,12艘2700teu支線集裝箱船舶,以及1艘handy散貨船。并且這其中大多數新船都已有租約在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2艘支線集裝箱船都已經以光船租賃的方式租給了馬士基集團旗下的MCC(主營亞洲市場),并且MCC有優先買斷權。這批船舶交付日期在明年的2月-5月之間。此前信德海事網就多次提到,集運直線市場火爆,包括海豐國際在內的多家船東都開始買船或是訂造新船。

    而2艘VLCC,由三井造船建造也已經租給了JX Ocean,8艘MR油輪分別租給了BW Group 、 Norden 以及 d’Amico Tankers。

    其實除此之外,其實該船東在二手船市場也較為活躍。今年4月份的時候就以沒艘大約2100萬美金的價格購買了3艘前韓進船舶,為三星重工建造的4,662-teu Maersk Iyo (ex-Hanjin Scarlet, built 2013), Maersk Karun (ex-I White, built 2014) and Maersk Aras (ex-I Indigo, built 2013)。此外還通過售后回租的方式從BW LPG手上接手了一艘名為BW Messina的新船。

    很顯然,不管是PB等船東“抄底”船舶更新船隊來自己運營,還是如Nissen投機 建造新船,低價收購二手船來出租。都是對干散貨市場未來的一種樂觀預期的表現。

    然而市場到底能不能最終完全復蘇,不光需要看世界經濟的表現,未來世界格局的變化,更重要的還得要看全球船東、投資人們的后續跟進行動。

    來源:信德海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