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壓載水公約今日生效,這些知識要get

    今天,《國際船舶壓載水及其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正式實施。回顧一下
    壓載水公約三大知識點。

    《國際船舶壓載水及其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于2004年在國際海事組織外交大會獲得通過。2016年9月8日,芬蘭加入了壓載水公約,公約正式達到生效條件,并于2017年9月8日正式實施。截止到2017年7月,全球共有61個國家加入該公約,加入該公約的商船總噸位數約占世界商船總噸位數的68.46%。



    ▲上圖:芬蘭特命全權大使、芬蘭駐IMO常設代表Päivi Luostarinen向IMO秘書長林基澤遞交了壓載水管理公約批準文書。

    該公約的生效,標志著由于外來生物的入侵所造成的對當地生態系統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將得到有效的遏制,這對于保護環境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第一個知識點來了:什么是外來生物入侵?

    今年4月,丹麥駐華大使館的一篇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求助微博走紅網絡,文中指出,一種名為太平洋生蠔的新物種入侵到丹麥后,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科學家及政府對此似乎束手無策。這就是典型的外來生物入侵案例!

    盤點各國生物入侵泛濫成災的案例,除了丹麥生蠔,還有美國的亞洲鯉魚、德國大閘蟹、美國小龍蝦、澳大利亞三文魚。網友戲稱只差一個中國廚師。



    據了解,截至2013年,確定入侵我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44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余種。我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其中船舶壓載水和進口貨物就是兩條最主要的入侵渠道。

    二、壓載水是怎樣造成生物入侵的呢?



    壓載水指為船舶為控制吃水、縱傾、橫傾、穩性或應力而裝上船的水及其中的懸浮物。

    船舶壓載水系統主要由壓載水泵、壓載水管路、壓載艙及有關閥件組成。

    船舶壓載水中可能攜帶幾千種的海洋生物,有些體積很小,比如細菌、微生物、無脊椎動物、各種生物的袍子和幼蟲,它們可以通過船舶壓載水的海水過濾器和壓載水泵進入壓載艙,并通過船舶運輸從起運港口帶至卸貨港口,船舶壓載水作為中間媒介轉移了外來物種并造成水域污染。


    沒聽懂,快戳視頻↓↓↓  





    http://v.qq.com/x/page/w1316xw2nbp.html

    三、壓載水公約如何有效防止生物入侵  

    壓載水公約的由來  

    2004年2月9日-13日,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海事組織外交大會正式通過《國際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管理與控制公約》, 為壓載水及其沉積物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根據壓載水公約生效條款, 該公約將在合計商船總噸位不少于世界商船總噸位35%,至少30個國家加入文件之后的12個月后生效。

    2016年9月8日,芬蘭加入了壓載水公約,公約正式達到生效條件,并于2017年9月8日正式實施。

    壓載水公約框架

    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公約正文、公約附則、公約實施導則。其中公約的核心條款為公約附則第D-2條,即壓載水的處理標準。

    壓載水的處理標準要求: 1、每立方米壓載水中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0微米的可檢出存活生物少于10個,和每毫升壓載水中最小尺寸小于50微米但大于或等于10微米的可檢出存活生物少于10個;

    壓載水的處理標準要求:   2、指標微生物應包括但不限于:

    • 有毒霍亂弧菌(01和0139):每100毫升小于1cfu,或浮游動物樣品1克(濕重)小于1 cfu;
    • 埃氏大腸桿菌:每100毫升小于250 cfu;
    • 腸道球菌:每100毫升小于100 cfu。

    公約生效后,對船舶證書和文件有如下要求

    壓載水管理計劃(BWMP) 為符合公約要求,船舶應持有一份按照MEPC.127(53)決議制定并經船級社批準的《壓載水管理計劃》(BWMP)。

    壓載水記錄簿(BWR) 船舶應備有一份壓載水記錄簿,以記錄船舶關于壓載水的一切相關操作。

    國際壓載水管理證書 a)適用范圍:400 總噸及以上的船舶,應按照公約要求進行檢驗發證。對小于400 總噸的船舶,主管機關制定相應的措施,確保這些船舶符合公約要求。 b)檢驗類型:船舶應進行檢驗發證,應持有一份有效的《國際壓載水管理證書》。檢驗包括:初次檢驗、換證檢驗、年度檢驗、中間檢驗和附加檢驗。

    壓載水管理系統

    全球已有60家壓載水管理系統設備廠商獲得了型式認可證書,其中有一半企業采用了紫外技術,其余采用惰化技術、電解技術、電催化氧化技術和光催化加紫外技術。

    一段視頻帶你了解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  


    http://v.qq.com/x/page/w05477oabdk.html

    壓載水公約實施的影響  

    對航運業的影響 壓載水公約的實施將加速全球航運業的轉型升級,對我國航運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公約要求國際航行船舶加裝壓載水管理系統來滿足公約D-2標準,每條船舶的系統采購成本為幾十萬至幾百萬元,維護成本每年在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對我國海洋生態保護的影響 正如上文所述,外來生物入侵風險和造成的損害給我國的社會、經濟和生態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壓載水公約生效為我國系統防控外來生物入侵提供了一次機遇。公約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涌現出一大批新理論和新技術。著眼于未來,我國將構建一整套完整的壓載水攜帶外來有害水生物及病原體防控體系,從預警、風險評估、實驗室檢測到岸上接收和處置入手,搭建防控平臺、加快壓載水管理人才的培養,從而減少并最終消除壓載水攜帶有害水生物和病原體入侵給我國造成的生態災害,維護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對相關制造業的影響 壓載水公約的實施催生了一批壓載水管理系統制造企業,據國外研究機構估算,全球大約有55000艘船舶需要安裝壓載水管理系統,市場規模在600億美元左右。我國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研發了壓載水管理系統,占全球系統數量的20%,我國的船舶配套企業第一次與世界頂尖企業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是我國船舶配套行業發展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來源:中國海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