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海上鉆井平臺為什么能經受住海浪的沖擊?

    1988年7月12日,北海上的“風笛手阿爾發號”石油鉆井平臺出了事故,火焰吞噬了這座平臺。之后的爆炸又把屹立海上12年之久的鉆井臺炸毀。其實,鉆井平臺除了怕火之外,還是很堅固的,能經受海浪的沖擊。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遼闊的海洋蘊藏著無數的石油能源和礦物寶藏,開發海洋已成為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海上鉆井平臺,就是一種進行海上作業的基地。它屹立在海面上,通常有幾千平方米的甲板,上面有各種大型機械設備,如巨型吊車、高高的鉆探井架、各種采礦機器,還有存放儀器和供工作人員生活的房屋等。


    許多人以為,鉆井平臺的下部一定是牢牢地建筑在海底巖石上,否則它怎么能穩穩地挺立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呢?

    其實,海上鉆井平臺有很多種,它們的固定方式也各不一樣。最早的駁船式鉆井平臺誕生于1937年,駁船上安裝著鉆井設備,作業時將駁船底“坐”到海底,但船體并不全部沉到水下;開采結束后,駁船連同設備上浮,再航移到另一個井位。顯然,這種鉆井平臺只能在淺水處作業。后來出現了沉浮式鉆井平臺,它由立柱支撐在海底,鉆井設備可上下沉浮,因此能適應在幾米到幾十米深的海洋中鉆探。而浮動式鉆井平臺實際是一種特殊的船體,它完全是靠巨型船錨來固定位置(后來又發展成動力定位)。不過,這種完全漂浮在海面上作業的平臺形式,不太可能在氣候易變、風浪強烈的遠海海面進行有效的作業,很容易受風浪影響而停工。



    為了克服以往鉆井平臺抗風浪性差的弱點,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在海上建造固定的鉆井平臺。1947年,在墨西哥灣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鋼導管架固定式平臺。固定式平臺雖然穩定性良好,但其耗資巨大,所用材料也十分驚人。目前最大的固定式鋼結構平臺,建在水深,312米處,重達59 000噸,耗資2.75億美元;而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平臺總高度達271米,總重達到36.7萬噸,耗資將近20億美元!而且,這種鉆井平臺被固定在一個地點鉆探,利用率受到根本性的限制。此外,固定式鉆井平臺如要向更深的海底進軍,消耗的資金、材料將成倍增加。

    有沒有一種更好的鉆井平臺形式,既具有良好的抗風浪性能,又能轉移鉆探地點以提高使用效率呢?鉆井平臺設計師的目光又回到了活動式平臺上,并設計制造出性能優異的半潛式鉆井平臺。



    半潛式鉆井平臺的最大優點就是穩定性好。它由數根立柱將巨大的平臺支撐出水面,長長的立柱深入海水中,下方有浮力很大的巨型浮箱,通過調節浮箱內海水的容量來控制整個平臺的深潛程度,這和潛水艇的原理極為相似。由于浮箱所處的深度位置海水動蕩較小,而近海面部分沖擊力較大的海浪對立柱的影響又相當有限,因此大跨度的半潛式鉆井平臺穩定性非常好,足以承受12級以上的大風和20~30米高的海浪。

    隨著海上鉆井平臺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種更新型的張力腿式平臺又出現了。這種平臺在半潛式平臺的基礎上,利用特有的張力腿結構,將平臺臨時錨固在海底基礎上,并充分發揮了鋼制垂直構件耐拉性好的特點,更好地限制了鉆井平臺橫向漂移的傾向,能在近千米水深的海上鉆探。可以預見,海上鉆井平臺的不斷發展,將為人類開發海洋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科普中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