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本市郵輪經濟深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意見》指出,近年來,上海郵輪旅游快速發展,郵輪港口設施和服務不斷完善,郵輪相關產業發展初顯成效。
《意見》明確,到2022年,上海郵輪市場規模要進一步擴大,郵輪港功能進一步提升,接待量位居全球前三,躋身世界郵輪港口第一方陣,初步形成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郵輪經濟產業鏈。具體為:
——郵輪港及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年接靠母港和訪問港郵輪500艘次以上、接待出入境游客400萬人次以上,境外郵輪游客比例明顯提升。
——培育一批本土郵輪企業,亞太郵輪企業總部基地初具規模,建成覆蓋亞洲市場的郵輪船供物資分撥中心,
初步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制造技術和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郵輪產業相關政策體系,打造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實現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協同創新。
到2035年,建成國際一流郵輪港,本市郵輪旅游服務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形成完備的郵輪經濟產業鏈,
全面掌握大型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和運營管理能力,郵輪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顯著提升,成為亞太郵輪企業總部基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郵輪經濟中心之一。
《意向》將支持國產大型郵輪制造、發展郵輪修造配套列為重點任務。
將郵輪制造列入“上海制造”重大產業布局,并推動上升為國家戰略。制定上海大型郵輪制造行動計劃,統籌全市產業資源和配套政策,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和區域定位,加強對郵輪設計制造核心技術的攻關,不斷提升郵輪制造國產化能力,
力爭2023年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交付使用。引導和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郵輪研發、設計及制造服務,支持與國內外船舶制造科研院所、企業等聯合開展郵輪設計制造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
支持寶山郵輪配套產業園、外高橋造船基地等建設郵輪修造產業基地及配套園區,培育設備、零部件、材料等領域的本土配套企業,吸引為郵輪制造提供各類配套產品和服務的境內外企業入駐,構建多層多樣的產業生態。推進國內外郵輪相關協會組織、科研院所、檢測認證平臺、交易服務機構等功能性平臺集聚,提升綜合配套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