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沙特–中東最富裕的國家即將倒下


    原油市場是世界的焦點,昨日說到,美國原油自給度的提升,是美元競爭力恢復的源泉,直接推動的是制造業,這樣的周期一般至少都會持續十年以上,雖然中間會有短線波折,這無所謂。基于美國能源將形成一個近似新的、半封閉的系統(不足的部分就會從加拿大墨西哥補充),這種競爭力是長期的。

    為什么美國或北美將形成一個半封閉的能源系統?因為美軍軍費需要收縮。奧巴馬上任以前,小布什指南打北、指東打西,看起來很風光,背后的原因主要都在于獲取海外石油。其一,無論克林頓還是大、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軍費開支都是持續增長,到小布什執政后期,美國軍費與GDP之比已經超過4.5%,遠遠高于國際平均約2.5%的水平。軍費開支不斷加大,將對一國的綜合國運形成嚴重的后患,難道美國人不知道后患嗎?這是不可能的,這世界沒有一個傻瓜,其中必有大家都不得以的苦衷,這個苦衷只能是自身的能源安全(這也是國家安全)。僅此一點,就可以讓美國實際進口的原油價格高出國際期貨價格三成以上,這一部分并不體現在進口商的賬戶上,而是體現在美國財政支出的賬戶上。到這里,大家也就知道“搭便車”這個說法的由來。其二,《今日美國報》在2013年報道說,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的直接戰爭費用就達8000多億美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琳達·J·比爾曼斯在其《三萬億美元的戰爭》一書中指出,伊拉克戰爭費用遠不是政府公布的數千億美元,若把戰爭對美國財政預算和經濟的消極影響考慮在內,美國實際耗資多達3萬億美元。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是什么?2007年9月16日,格林斯潘在其回憶錄發行時聲稱他的書中表明進攻伊拉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石油。如果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實際進口原油價格上漲的幅度更加驚人。所以,美國美進口一桶原油,進口商假設需要支付100美元,國家成本遠不是這個數字,幾乎翻倍。

    當美國實現原油自給之后,美國還會維護中東和北非的穩定嗎?還會維護國際航線的穩定嗎?(也可以看到,從2010年前后,亞丁灣開始不再是穩定的航線,這就是背景),其他的國家有能力維護產油區和國際航線的穩定嗎?所以,在未來,美國(或北美)必定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能源市場。

    當美國退出歐亞非原油的需求之后,歐亞的原油過剩出現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逆轉和需求的下降,形成2014年原油價格的大跌。

    首先,哭倒在原油這間“廁所”的是委內瑞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等。

    一般認為,在2014年11月,沙特率先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發起在競爭性供應面前捍衛市場份額,而非通過減產來提振油價。沙特此舉無非是在下賭注:打賭美國石油生產商,讓他們不能依靠開放的資本市場在低油價環境下撐太久;打賭沙特皇室和政府會在必要情況下“勒緊褲腰帶”,削減補貼以提振經濟;打賭里亞爾(沙特貨幣)能經得住市場的考驗。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沙特認清了未來的局勢,北美自給度不斷提升之后,歐亞的原油供給商都需要掠食,此時,任何限量提價的措施都是徒勞的。

    當然,沙特采取第一步措施的效果很明顯,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首先哭倒在廁所。委內瑞拉從非常富裕的國家變成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意味著原有的財富化為灰燼,也意味著財富轉移到了其他國家;然后就是俄羅斯,去年俄羅斯大約有2100萬人陷入貧困,預計今年,將有70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一半)陷入貧困,也成為財富轉移的輸出國。

    今日,沙特也在向廁所行進。

    沙特的戰略性錯誤是,美國原油生產商或許在經營成本線之下無法生存太久,可是,沙特委內瑞拉俄羅斯等國不能依靠這一經營成本開戰,還有一個國家的原油成本制約著原油“戰爭”的勝負。今天,北美的原油市場生產者或許受到了損傷,但國家成本已經讓俄羅斯和委內瑞拉傷痕累累,下一個是沙特。

    價格下跌所延續的時間或已超過沙特的預期,而伊朗將在年底前恢復每日100萬桶的原油供應,也使沙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目前形勢的掌控。也門戰爭即將邁入第二個年頭,戰爭需要的巨額開支不僅讓沙特頭疼不已,而且還讓沙特臭名遠揚。也門戰爭、16%的財政赤字,保住里亞爾不讓其貶值…… 但數據顯示,沙特的石油儲備今年1月減少了2.4%(或143億美元),自2012年夏季以來首次滑落至6000億美元以下。

    截至2月,沙特阿拉伯貨幣局(SAMA)外匯儲備已經連續三個月下降超過100億美元。對于市場,這意味著流動性的永久流失。沙特不再是凈資本輸出者,這意味著該國不再為全球流動性帶來好處,而是全球流動性的拖累因素。可以這樣說:沙特阿拉伯貨幣局的外匯儲備耗盡狀況,正是所謂的“反量化寬松。外匯儲備下降相當于貨幣緊縮。主權財富基金(SWF)的拋售也是一樣。如下圖所示,沙特現金儲備正在驟減,已經降至40個月來最低水平。

    看起來沙特外匯儲備還能撐得住,但是,沙特很快會發現這些外儲在艱難時期蒸發的會更快。當上圖在相反的方向呈拋物線曲線運動時,不要感到吃驚。那將是生死存亡的時刻。沙特要么選擇減產、拯救預算并拋棄里亞爾匯率,要么破產。預計2016年沙特赤字將占其GDP的13%,而且這一數字是在其不干預敘利亞戰爭的假設之下的。

    如今,沙特面臨著“哈姆雷特式”的抉擇:是生存還是死亡?是選擇石油減產、拯救財政預算、保衛里亞爾,還是宣告破產?”

    如果沙特選擇減產,減產之后,在全球原油過剩的情況下,受益者將不是沙特,而是俄羅斯、挪威、英國、北美的原油生產商,受到損害的很可能是沙特!此時的沙特,只能到廁所去哭,當然,后面陪伴沙特的或許還有墨西哥等國家。如果沙特不減產哪?只不過是大家一起去哭而已。

    看了沙特的外儲曲線,大家都心知肚明。美聯儲進入了收縮的軌道,國際美元將不再易得,意味著國際貿易將持續收縮,東亞、東歐的很多國家,外匯儲備的曲線不是與沙特呈現一樣的形態嗎?

    例如:馬來西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馬外匯儲備繼續減少至1160億美元,是自2011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2014全年,國家銀行外匯儲備共計下滑14.01%,即減少189億美元。而2015年,馬來西亞的外儲已經跌破1000億美元,繼續下降,近年馬來西亞外儲的變化如下圖:

    誰來陪伴沙特去廁所哭泣?

    其實,對這樣的圖形不必在意,馬來西亞周邊的鄰居國家,其外匯儲備的變化圖基本與馬來西亞一模一樣,這樣的國家就太多了。

    沙特開始進入廁所,等待哭泣,沙特不會孤單和寂寞,這樣的國家有很多,集中在亞非,當然,他們的財政、貨幣、債務都將面臨“黑燈”的禮遇。

    來自匯金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