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7日,
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上漲5個點,報收606點,結束了七連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加之運力過剩、港口庫存高企,航運市場仍在低位徘徊。
BDI指數衡量的是鐵礦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資源的運輸費用,被稱為全球經濟“晴雨表”。今年4月份,BDI連漲近16個交易日,一個月之間上漲60%,相比2月10日的谷底290點已經翻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推動BDI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但這并不表示需求面的好轉。盡管鋼價飆升導致中國鋼鐵廠4月單日產量創下紀錄高位,但前四個月的產量仍同比減少2.3%。
中國港口庫存持續增多。上海鋼之家統計數據顯示,上周中國鐵礦石庫存增加1.6%,至1.0045億噸,達到2015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鐵礦石庫存今年以來增加了7.9%。
根據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的消息,集裝箱船總運力在6月可能超過2000萬TEU,2015年底集裝箱船總運力為1970萬TEU。運力供需矛盾仍舊突出,當前全球集裝箱總需求量增長僅為1%至2%。近些年,集裝箱運力大幅增長,也加劇了運力過剩的狀況。2011年到2016年,12000TEU及以上船型的增長量占市場總增長量的45%。分析人士表示,全球船隊運力今年的增速將在3.4%的低位,全年凈增長68萬箱,但在6月仍將突破2000萬大關。
專家表示,目前各種船型全面過剩,尤其是散貨運輸市場,過剩程度可能達到30%。克拉克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干散貨運力總計10676艘、7.76億DWT,今年運力仍將保持增長,一些船東有了抄底造船的苗頭,在需求增長乏力的情況,運力過剩的狀況或將進一步加劇,延長航運業復蘇的時間。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