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老舊船舶更新改造,發展電動、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深入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因地制宜開展沿海、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示范應用。交通運輸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其中包括積極探索氫動力船舶的應用。
船舶行業每年的碳排放量為11.2億噸以上,約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5%,并仍處于繼續增加的趨勢。在“雙碳”背景之下,傳統減碳方式降碳空間有限,難以完成減排目標,而將零排放的清潔能源——氫能應用于船舶成為當前熱點,也是中期重點方向。氫能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來源廣泛、燃燒熱值高、清潔無污染、利用形式多種多樣等特點。面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壓力,氫能有望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無疑是綠色船舶動力裝置的理想方案。
“三峽氫舟1”號氫燃料電池動力船從最初的簽訂造船協議到正式啟動建造工作,再到系統調試、常規批復及正式下水等工作,前后共經歷了近2年時間。

“三峽氫舟1”號氫燃料電池動力船由三峽集團所屬長江電力與中國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合作研發,于2022年5月17日開工建造。2023年3月17日,國內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CCS)的“三峽氫舟1”號示范船正式下水。該船為鋼鋁復合結構,總長49.9米,型寬10.4米、型深3.2米,載客量為80人,并取得FC-POWER 1、綠色船舶-3、I-ship(M)、EEDI-3、電力推進系統等入級符號和附加標志,具有較高的綠色、智能船舶等級。

船舶交付后將主要用于三峽庫區及兩壩間交通、巡查、應急等,具有高環保性、高舒適性和低能耗、低噪音等特點,“三峽氫舟1”號具體技術參數見下表。

隨著以“三峽氫舟1”號為代表的氫燃料動力船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成果的推進落地,國內氫能船舶方面的標準在不斷完善。截至目前,中國海事局法規《氫燃料動力船舶技術與檢驗暫行規則(2022)》、中國船級社(CCS)規范《船舶應用燃料電池發電裝置指南》,以及CCS產品檢驗指南《氫燃料電池》《氫氣瓶》和《重整裝置》的編制和頒布工作相繼完成,這些法規、規范和產品檢驗指南的頒布,標志著國內氫燃料動力船艇將正式進入工程化應用階段,初步形成了體系性的標準。
“三峽氫舟1”號氫燃料電池動力船采用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動力系統,通過加注35MPa壓縮氫氣,采用氫燃料電池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后為全船提供電能,實現全程零污染排放。采用全回轉舵槳推進,其氫燃料電池額定輸出功率500千瓦,同時配備約1800千瓦時鋰電池。最高航速達到每小時28公里;巡航航速20公里每小時狀態下,續航里程可達200公里。同時,該船還采用了高壓儲氫技術,一次可裝載約250千克氫氣,能提供約4000千瓦時電能。


來源:中國船舶71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