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上海發布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11月3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正式發布《上海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指出要全面凸顯大國重器裝備的“上海制造”品牌,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船海集團支撐的世界級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創技術策源和綠色智能引領的全球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地,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重點造船企業全球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推動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帶動引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配套企業,增強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集聚力進一步擴大;船用動力環節自主配套率達到90%以上;建成3~5個國家級或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籌建海洋領域國家級實驗基地,產業可控力進一步增強;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自主配套率提升到80%以上。

    國之重器“海基一號”

    為實現上述目標,行動計劃提出實施集群發展行動、產業鏈優化行動、基礎再造行動、綠色轉型行動、數字升級行動、開放合作行動等6項主要任務,以及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提升工程、大型郵輪創新工程、深海采礦海試工程、船舶動力突破工程、智能制造應用工程、電動船舶示范工程、港口裝備提質工程、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研制工程等8大重點工程。

    啟東振華3500方/時自航絞吸式挖泥船“長獅19”

    行動計劃提出,支持大型船舶企業提升產業規模實力、產品市場競爭力、供應鏈自主可控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推進船海產業布局優化、結構轉型、技術升級,加快邁向世界一流船海集團。加快發展高端產品,打造一批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化、系列化精品船型和品牌船型,主流船型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自主水平達到90%以上;加快研發綠色船舶、智能船舶,提升綠色船舶市場份額,保持智能船舶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加快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基本建成覆蓋主要配套產品的全球售后服務體系,打響中國船舶品牌。

    全球首制江海直達700TEU純電池動力集裝箱船“N997”輪

    行動計劃明確,加快突破高技術船舶,提升高附加值船型設計建造能力。增強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供給能力,推動超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設計研發,形成全系列型譜;提高超大型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船、高端客滾船、汽車運輸船和重型絞吸挖泥船等產品安全性、環保性和經濟性水平;加快研發新一代雙燃料環保船、液氫運輸船和電動船。

    滬東中華造船17.4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木蘭”號

    行動計劃提出,加快突破高端海工裝備,加大深遠海探測、海底觀測、海洋資源開發、極地科考等領域裝備研發力度。提升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液化天然氣浮式生產儲卸及再氣化裝置、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等裝備研發能力;突破深海采礦裝備自主設計,開發重型破冰船、運輸成套裝備和勘探船等極地特種裝備;研發深遠海駐留浮式研究設施和遠海大型風電機組浮式基礎平臺、安裝船、運維船,發展海上風電制氫、海洋核能。

    坐落于長興島的江南造船

    行動計劃明確,加快造船基地轉型升級,發揮總裝制造企業帶動作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設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集聚區。崇明長興島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打造集研發設計、試驗驗證、總裝制造、修理改裝、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集聚區。浦東、寶山加快建設郵輪小鎮和郵輪產業特色園,打造大型郵輪研發設計、總裝建造和配套產業集聚區。臨港新片區聚焦海洋創新園和動力之源特色園區,加快發展船舶動力及深遠海裝備,打造以海洋動力為引領的高端裝備集聚區。

    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

    行動計劃提出,提升氣體運輸船產業鏈,突破薄膜型液化天然氣液貨圍護系統自主設計關鍵技術,發展B型艙等特色儲運裝置,自主研發蒸發率不高于0.075%/天的薄膜型圍護系統,加快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氣和乙烷運輸船自主可控能力。培育郵輪產業鏈,突破大型郵輪概念設計、內裝設計、超規范替代設計、振動噪聲控制等關鍵技術,自主設計15萬總噸級以上大型郵輪,以大型郵輪自主設計和實船工程為引領,開展郵輪核心系統研制。夯實海洋動力產業鏈,突破甲醇、氨、氫等新燃料動力系統關鍵技術,開展甲醇燃料低中速、氨燃料低中速發動機樣機研制及試驗驗證;推動LNG雙燃料大缸徑低中速發動機自主研制,實現遠洋船舶裝船應用,帶動燃料噴射系統、電控系統、活塞環、曲軸等部件形成自主配套能力;發展大功率吊艙、全回轉電動推進器、核動力推進裝置等新型船舶推進系統,推動潮流能等海洋新能源裝備發展。

    行動計劃明確,加快基礎軟件工程化,突破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三維幾何內核和三維顯示引擎、軟件架構等關鍵技術,提升船舶三維CAD軟件水平,加快重大工程項目推廣應用。自主開發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軟件核心算法及求解器,開展船體結構、水動力、流固耦合等多領域分析驗證。攻關船舶制造機器人工藝、建造工藝流程等仿真技術,自主研發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軟件。開發滿足協同設計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數字化管控的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強化產業鏈數據流通、共享和應用。

    上海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