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俄羅斯“風暴”級航母設想圖,當初印度采購“維克拉瑪蒂亞”號時的難忘經歷剛過去不久,如果印度真的選擇采購僅停留在初期方案階段的“風暴”級航母,那所有人都將無話可說。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8月20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高級講師羅伯特·法利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俄羅斯為印度制造的超級航母即將到來?》,摘要如下:
今年年初,一家俄羅斯軍工集團提出要為印度建造核動力航母。這艘設想中的航母在規模和性能上與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不相上下。俄羅斯人為什么要提這樣的建議?印度人又是如何看待這筆交易的?
俄欲重振航母雄風
俄羅斯從蘇聯時期就開始關注航母。由于蘇聯不像美國海軍那樣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基地,航母使用核動力讓蘇聯得到的好處可能要比美國得到的好處更大,因為這樣一來,就減少了航母戰斗群的后勤保障支出。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蘇聯航母艦隊一直未能成為現實。4艘基輔級航母遭廢棄銹蝕(直到其中一艘變成了印度海軍“超日王”號航母),而俄羅斯人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入現役,并將其姊妹艦給了烏克蘭,后者則該航母的空殼賣給了中國。大型(8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從來沒有離開過碼頭,不過這一級別的航母中的首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在遭廢棄前已建成了20%。據說,中國打算建造2艘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設計基礎上改良的新航母。
風暴級航母代表俄羅斯在航母設計上邁出新的一步。這一級別的航母排水量約為10萬噸,大致相當于美國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它將配備先進的傳感和防御系統,避開(至少眼下看來)傳統俄羅斯航母一大特點(安裝大量反艦武器)。這些航母可能會在俄羅斯北方造船廠建造完成,這是俄羅斯僅存的一處有能力建造這種規模航母的造船廠。不過,北方造船廠要想負責這種大型航母的建造工作,需要擴大規模并進行改造。
然而,俄羅斯仍面臨很多問題。俄羅斯造船廠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沒有建造過航母,而且從來沒有建造過像風暴級這樣大的艦船。近年來俄羅斯經濟出現了嚴重衰退,迫使俄政府謹慎區分防御行動的輕重緩解。此外,正如許多美國評論人士所言,超級航母作為一種作戰平臺,存在許多弱點。
俄印分擔研發費用
這讓向印度出售航母變得具有吸引力。簡而言之,俄羅斯負擔不起將緊張的財力耗費在建造核動力航母上,但是如果有一個財力充足的合作伙伴,那么這一項目就值得一做。中國的造船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再需要俄羅斯的幫助。只有印度既需要航母,又能負擔得起航母的費用。
印度全心全意投入了航母制造業。為了替代老舊的“維拉特”號航母,印度2013年從俄羅斯采購了“超日王”號(過去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目前,印度正在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這種4萬噸級的航母在大小和性能上類似于“超日王”號。印度的下一艘航母暫時命名為“維沙爾”號,可能會在下一個10年的中期開始服役。看來俄羅斯方面希望風暴級航母項目能夠頂替“維沙爾”號。
俄羅斯也渴望保持與印度的防務關系,特別是在印度政府似乎向美國靠攏之際。為印度建造一艘航母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且需要兩國海軍保持廣泛而長期的關系。如果俄羅斯也提供艦載機(有人提出了讓能在航母上起降的俄羅斯PAK FA戰斗機最終在風暴級航母上起飛的想法),這將在印度海軍航空兵的長期發展中發揮核心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項目讓人想到了俄羅斯與法國達成的要建造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協議。在那筆交易中,法國試圖通過形成一個出口市場來抵消建造西北風級作戰平臺的費用。俄羅斯讓自己成了法國的第一個客戶,它與法國簽署的協議包括技術轉讓和在俄羅斯的造船廠建造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內容。不過,眾所周知的是,這一協議以失敗告終。俄羅斯與印度的協議可能也會同樣嘗試由兩國來分擔費用和風險,不過最終的結果有望更為積極。
印或尋求美方幫助
讓這個想法成為印度人眼中的明智之舉并非易事。正在建造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讓印度在發展大型艦船建造能力方面,已經在做著艱苦的工作。在印度建造“維沙爾”號航母無疑困難重重,而且耗資巨大,不過這會保留建造大型航母所必需的寶貴人才和基礎設施。“維沙爾”號航母可能不會達到10萬噸級的排水量,不過印度或許也不需要這樣大的航母。
就算是印度需要幫助,它為什么要選擇俄羅斯這個現代航母操作經驗極少的國家?從俄羅斯采購“超日王”號航母的費用大大超出了預算,而且在時間上落后于預定計劃。沒有理由認定俄羅斯會在更加復雜的項目上做得更好。美國提出在許多先進的航母技術上與印度合作,單如果印度有可能與俄羅斯分享這些技術,美國可能會收回這一提議。更廣泛地說,俄羅斯國防工業對印度來說已經成為越來越靠不住的合作伙伴。
盡管俄羅斯和印度之間有著長期的防務關系,而且印度外交和國防界有許多人堅持認為要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保持平衡,不過俄羅斯為印度建造航母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印度決定花這么多錢建造航母,它會希望將這筆投資留在國內,而不是將資金給一個靠不住的伙伴。和之前的許多計劃一樣,風暴級航母可能只會停留在籌劃層面,除非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有大的改觀。
來源:鳳凰網軍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