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船企融資“囧境”或解

    我國船舶融資租憑或將迎來繼2008年以來的另一波發展狂飆。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此次常務會議提出,“厲行簡政放權,對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子公司不設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對船舶、農機、醫療器械、飛機等設備融資租賃簡化相關登記許可或進出口手續。在經營資質認定上同等對待租賃方式購入和自行購買的設備”。

    航運觀察人士指出,該措施將會促進船舶融資租賃行業強勁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或可紓解造船行業的融資難題,有利于推動航運等相關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增強實力。

    巨大空間

    融資難是造船行業發展進入“寒冬期”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一些企業紛紛倒在了融資這個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上面。

    “我們公司幾乎沒有富余的流動資金。要知道,銀行利息、油款、船員和辦公室人員的工資及行政費用,再加上船舶的維修保養及檢驗,都是由唯一的收入——運費來承擔。可現在經濟大環境惡劣,租家和貿易商不景氣,付款不及時、不足額是家常便飯。資金上一旦出問題,公司隨時有倒下的可能。”一位浙江船東如是說。

    據中國企業報報道顯示,從進入2015年開始,多家造船企業均陷入到財務困境之中,不得不宣布破產重整或破產清算。在這些企業之中,不乏一些造船實力很強的企業,市場的低迷導致許多船廠都面臨財務問題,甚至一些大型船廠也無法避免。

    “船舶資金需求量大,幾乎沒有企業能付全款,大多通過信貸、融資租賃等渠道籌集資金。”一位金融人士表示,當前大部分船舶融資依然來源于銀行貸款。

    但亦有金融人士指出,國內銀行船舶貸款程序復雜,門檻較高,中小航運企業一般難以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航運專家指出,目前航運業仍處在景氣周期的底部,大多數金融機構只重視那些核心客戶的資金需求,這令新晉船東越來越難取得融資。另外,部分銀行已將原本10年的還款期限縮短為7年,并且不斷抬高借貸成本。

    在“求貸無門”的窘況下,應運而生的船舶融資租賃逐漸成為造船企業融資的主流渠道。事實亦表明,與銀行貸款相比,融資租賃減輕了融資企業的財務負擔,且更靈活和方便。

    “融資租賃在船廠和航運之間架了一座橋,船廠和航運公司出錢的壓力都小了 ,這種方式對船廠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航運企業管理人員稱。

    上述浙江船東亦認為,“雖然目前船舶租賃金額與銀行貸款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從發展趨勢以及租賃在船舶融資方面所具有的天然優勢來看,租賃公司在船舶投融資領域的份額無疑將越來越大。”

    事實上,國外船舶制造領域融資租賃模式已成為主流,國內尚處于摸索階段。從國際市場看,融資租賃已經成為與銀行信貸、證券相比的第三大金融工具,世界成熟融資租賃市場的滲透率平均在15%—30%之間,而我國船舶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約為1.6%,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障礙重重

    盡管目前國內船舶融資租賃已經是僅次于銀行貸款的第二大船舶融資渠道,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并被業界寄予厚望,但其前行之路,卻依然障礙重重。

    據航運交易公報報道,某大型航運企業曾表示,融資租賃兩艘散貨船的資金壓力很大,每年要拿出超過1億元的租金。

    大企業尚且自覺“壓力山大”,遑論中小企業?

    而對融資租賃公司而言,船舶營運所產生的現金流是融資租賃的第一還款來源,但中小船東多處于經營虧損狀態,面對營運船舶的運費收入無力覆蓋經營成本,很多船東會向融資租賃公司提出租金延期的請求。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承租企業平均欠租比例占其經營總額的15%~30%,嚴重的達60%~70%,欠租情況普遍發生在中小船東身上。”

    因此,融資租賃公司迫于資產規模的壓力,通常喜歡單筆融資額較大的項目,而此類項目的客戶大多數是大型國有企業,這使得更需要融資服務的中小微企業被忽略。

    民生金融租賃航運租賃部總經理張燦表示,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國內船舶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成本壓力。

    事實表明,融資成本更是國內租賃公司發展船舶業務的一大短板。

    目前,無論是銀行系租賃公司還是廠商系租賃公司,在海外市場獲取融資都是一大挑戰,絕大部分的外匯資金還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境內。但是,境內美元融資的成本相對國際市場明顯偏高。由于無法從國際市場獲取低價的外匯資金,對于通常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的船舶項目來說,成本壓力直接制約了租賃公司的船舶業務擴張能力。

    對融資租賃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資金的融通與資產的盤活。因此,目前融資租賃公司資金融通受到諸多限制。其資金來源,遠遠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

    創新之路

    對于當前中國船舶融資租賃業的發展現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曾在2014亞洲航運財富論壇的發言中指出:中國船舶融資的渠道比較單一,我國船東購建船舶在國內融資只能通過抵押貸款,年融資額不大,其中70%是靠國外實現的,而全球船舶融資貸款的業務主要依靠倫敦、漢堡和紐約幾大國際金融中心來支撐。在船舶融資租賃領域,跟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中資租賃企業產品創新服務能力還比較低下。

    與此同時,有航運專家認為,盡管現在航運市場供大于求,但從長遠來看不會萎縮,仍會是一個遞增的市場。而且很多的公司都開通新的航線,這些航線開拓了船舶融資租賃新的生機。

    當前,業界對于船舶融資租賃未來發展都持肯定態度。但前提是需要突破行業和企業自身發展的瓶頸。

    美國租賃行業專家阿曼波(Amembal)將租賃業劃分為五階段:簡單融資階段、融資租賃快速發展階段、經營租賃產生階段、租賃與金融創新相結合階段、租賃市場成熟階段。

    有專家表示,相比較美國行業發展經驗,我國正處于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均快速發展的第三階段,發展水平與美國上世紀70年代相當。租賃行業未來有望進入創新發展期,未來融資方式和交易模式創新也有望大量涌現。

    顯然,在經過了一波粗放式高速發展后,中國船舶融資租賃業需要腳步沉穩,管控風險,創新發展,這不僅需要“苦練內功、強身健體”,還需突破當前諸如監管、匯率等方面的行業發展瓶頸。

    《航運交易公報》評論員舒勝更表示,航運業細分領域還是有盈利較好的項目,因此金融機構也許應該深入研究行業,而不是簡單地將航運業列入風險行業。“只有做不好的企業,沒有做不好的行業。”

    來自中國水運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